首页>篇章详情

二十八 儒家榜样教化论及其当代省察——以先秦儒家为中心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5323字
所属图书: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第一章》,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06,第5页。儒家为什么将“修身”从“八条目”中单独拿出来并强调它的本根地位?这当然不是玩排序游戏,而是反映了儒家对“修身”价值的深刻认知和高度重视。在儒家看来,教化民众可通过品行优秀、人格完美的人来实现,而这样的人必须通过自我修养才能成就。也就是说,“修身”的直接目标是成就优秀完美的人即榜样,而优秀完美的人足以让家齐、国治、天下平。那么,“榜样”何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在这种神奇力量背后是否存在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正是受此“好奇”驱动而展开对“儒家榜样教化”的思考。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儒家榜样教化的展开
  • 1.圣人君王 教化的主体
  • 2.修身自律 榜样的素质
  • 3.圣凡相通 教化的基础
  • 4.举善荐贤 教化的方式
  • 5.襁负而至 教化的效应
儒家榜样教化的反思
  • 1.人性论基础
  • 2.对君王的约束
  • 3.自我担当意识
  • 4.榜样作用的绝对化
  • 5.榜样主体的精英化
  • 6.转型的方向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