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现实基础分析

作者:
安帅领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689.5 KB
报告字数:
11912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依次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改革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多层生产技术和多样生产组织以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文主要应用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的一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矛盾,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内在动因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与物质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又是其继续变革发展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二重性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作者简介:

安帅领:男,1979年11月生,河南鲁山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转轨。目前主要致力于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体系与我国生产方式变革研究,并在此领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期刊合著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主持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一项,曾获得“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矛盾
  •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 传统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 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 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方式同现代生产条件的矛盾
  • 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方式同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