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和合主义”:建构“国家间认同”的价值范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作者:
余潇枫 张泰琦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372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一带一路”方略的推进正在构造一个横跨亚欧非的新治理空间,这一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筑的“丝绸之路新区域”具有多重复合性的特点:既是国际的、又是区域的;既是双边的,又是多边的;既是陆上的,又是海上的;既是跨国的,又是跨洲的,还是跨文明的。探索这样一个新区域的治理,“国家间认同”显得特别重要。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发起的倡议反响各异、认同不一、对策迭出。本文将围绕“国家间认同”建构的现实困境与理论缺失,分析沿线国家间认同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消解可能的“认同危机”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余潇枫: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出版著作有《哲学人格》、《非传统安全概论》、《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人格之境:类伦理学引论》、《比较行政体制》、《国际关系伦理学》、《公共危机管理》、《浙江模式与地方政府创新》等。

张泰琦:张泰琦,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传统安全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生,塔里木大学讲师。

文章目录
“国家间认同”的地缘语境 “丝绸之路新区域”
  • 1.认同、国家认同、国家间认同
  • 2.“一带一路”与“国家间认同”的新维度
“国家间认同”的建构困境 现实冲突与理论缺失
  • 1.国家间认同的现实冲突
  • 2.“国家间认同”建构的理论缺失
“国家间认同”的中国范式 “和合主义”
  • 1.“和合主义”的渊源与内涵
  • 2.“和合主义”的中国外交实践
“国家间认同”的建构路径 “大平台、多结伴、深融合”
  • 1.“和合主义”范式的运用要有针对性地描绘新的认同图景
  • 2.“和合主义”范式的运用要重视“三个共同体”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