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概论

作者:
薛焱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47873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主流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复合词,是由主流文化和认同这两个概念组合而成。所谓主流文化,通常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文化。而认同的内涵则相对复杂,大体而言,作为一个概念,其被认为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此后,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认同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并逐渐发展出基于特定关系性前提的自我认同、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认同进行了分析,哈贝马斯认为,在社会交往的双向互动中,“达到理解的目标是导向某种认同。认同归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际相互依存”;涂尔干认为,认同是集体意识的一种,是将共同体中不同个体团结起来的内聚力;泰勒认为,“认同是人们应当对之忠实的东西”,是“某种给予我们根本方向感的东西所规定的,事实上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而亨廷顿则认为,“任何层面上的认同(个人的、部族的、种族的和文明的)只能在与‘其他’——与其他的人、部落、种族或文明——的关系中来界定”。此外,根据张海洋的研究,认同是“从哲学中产生,作为名词表示恒久自性;进入心理学主要用作名词,表示个体对自我及其与社会和他人关系估量的结果”。由此可见,认同的确具有较为复杂的内涵,需要辨析和厘清。本章试图围绕主流文化认同这一核心概念,对主流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和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进行概括性的理论分析和阐释,以便确立对主流文化认同的正确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

中国文化认同当代主流文化

作者简介:

薛焱:1981年生,河南省西峡县人,法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湖北省哲学学会会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执行主编,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深圳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0多项;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类奖励近10项。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道路与特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文化与主流文化
  • 文化的内涵
  • 主流文化的内涵界定
  • 主流文化的作用
第二节 认同的解析
  • 认同的概念
  • 认同的特征
  • 认同的功能
  • 认同的影响因素
  • 认同实现的规律
第三节 主流文化认同
  • 主流文化认同的内涵和特征
  • 主流文化认同的价值
  • 主流文化认同的机制
  • 主流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内涵厘定
  • 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当代”界说
  •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界定
  •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