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19世纪50年代后期马克思的人和自然关系思想

作者:
黄雯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35页
报告大小:
1.09 MB
报告字数:
32977字
所属图书: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849年8月,马克思移居至伦敦,一方面继续从事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机关的重组工作,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新鲜经验;另一方面着手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革命的关系。移居伦敦,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发达、最典型的国家,伦敦又是当时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是观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有利的地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也使英国自17世纪中期以来出现了像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这样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英国成为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无可争议的中心。这种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理论争鸣的氛围,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60年代,马克思先后写作了《伦敦笔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经济学巨著,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也是马克思思想的成熟时期,对劳动价值论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马克思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开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秘密,从而“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70156354。而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与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这一探索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和自然“自由个性”

作者简介:

黄雯:黄雯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主持和参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从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发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独立的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历史特殊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 资本原始积累使工人与作为生产资料的自然资源相分离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对人自身自然的巨大破坏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人和自然环境的双重破坏
第三节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人“自由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 全面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
  • 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和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人的全面和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实现印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 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