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各派、各界的最大共识,但各派、各界对民族复兴的表达有着不同的形式,呈现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公共话语等。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分属进步、中立与保守三大阵营,他们对民国政治秩序有着不同的设计与考量,相应的,其民族复兴政治话语也承载了不同的政治诉求。五四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与中间派代表人物的民族复兴话语呈现同步化、同质化趋向。十年内战发生后,转为多样性、多元化,国民党将“中华民族复兴”论“塑造成带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霸权话语”,对现有政治秩序认同进行形塑的政治意图鲜明;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话语的使用一度有所批判、后做了调整;国社党最为热衷于使用“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且有自身的特色。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的背景之下,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救国关怀的学人们,自觉地把民族复兴议题纳入各学科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中。民族复兴学术话语,对提升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学理性、科学性,对夯实该话语的学术根基并引领民国学者的学术关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