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陈雪原

  • 机构: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体制处
  • 简介: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总经济师,主要从事城镇化、集体经济治理与集体土地改革等领域理论与政策研究、改革试验示范工作。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后出站。出版专著《村富论:1978—2006年北京郊区40个村庄调查》《乡镇统筹》,合著2020~2022年度《集体经济蓝皮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发表《关于“双刘易斯二元模型”假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等论文多篇。主持北京市“三统筹”改革试验示范项目(2021~2025年)、北京市100个村集体经济运行状况跟踪监测点项目,受邀指导京郊乡村两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改革、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等相关工作,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获中国农业经济学年会年度优秀论文奖1次、农业农村部农村政策与改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奖3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1次、“优秀皮书报告奖”2次、北京市委市政府优秀调研成果奖2次。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报告(2021)
    周雨晴 陈雪原 孙梦洁 编著 2021年10月出版
    2021年,值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推进党建引领下的集体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下一步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报告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性质的解析,构建了集体经济治理体系的结构化要素及评级系统,并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发现:(1)在对新型集体经济治理体系的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与产权关系以及集体经济治理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特别法人,特在哪里”的“集体经济治理之谜”;(2)所有制、经营体制、组织形态、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四个方面的精致化的制度设计,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社会成本内部化的特殊功能和最本质特征,呈现出鲜明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功能性,解开了“集体经济治理之谜”的关键一环,进而提出党建引领下的包括市场治理、社区治理、政府治理在内的“三位一体”的集体经济治理体系;(3)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12家村级农工商公司及股东(职工)代表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集中城镇化地区集体经济治理的现状与亟待破解的重点问题,构建了集体经济治理评级系统,论证了党建引领对优化集体经济治理机制的关键性意义。报告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执政基础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于2010~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描述统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与农民收入水平呈正相关。(2)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2019年和2010年集体经济发展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均为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且上涨幅度最大,西部地区发展最落后且上涨幅度最小。东北三省之间、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之间的发展差异也十分明显。另外,湖北、江西、陕西等部分中部、西部地区省份排名大幅度跃升。(3)经济进步与执政基础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且增长最快,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监管力度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关系。这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表明对相对落后地区加大国家财政的倾斜力度和经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具有更显著的边际效益。经济进步与社会稳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有待提高。(4)2019年,村均公积公益金、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所有者权益三项发展因子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关联性最强。建议通过集约利用农宅(特别是新民居建成后形成的原址剩余闲置农宅)、废弃的厂矿和学校用地,壮大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报告从组织主体、市场体系和政策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9年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进展及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以下几方面内容。(1)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水平波浪式上升,地区之间差距逐渐缩小。横向上看,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依然集中在东部省份,但贵州、四川、福建、海南等省改革进展较快,位次出现了明显的跃升。(2)要着力补齐市场体系发育的短板,发挥好市场对农村集体资源配置的优势和作用。2010~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均较低,而组织主体与政策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增长最快。(3)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与征地制度改革应作为下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报告利用2010~2019年相关数据,对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股东结构、股份分红、公益支出等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发现:(1)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迅速,已完成63.16%,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改革总体进展较快,中部、西部部分省份也在快速赶超;(2)随着村级集体产权改革完成单位的增多,村级单位平均量化资产及经营性资产、村级单位量化经营性资产占比以及股东平均分红金额均趋于下降,这说明集体经济总体发展质量亟待提升;(3)通过分层对比,镇级、组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对缓慢,完成比例分别为1.09%和4.66%,但近年来有加快趋势;镇级、组级集体资产无论在总量,还是在资产质量结构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村级集体资产;相较于村、组两级,镇级集体经济的公益性支出能力相对较强,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报告根据党建引领下的市场治理、社区治理与政府治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治理基本架构,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评级系统。基于北京郊区村庄的3874个全域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2016~2018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治理水平不高,分项中党建引领得分相对最高,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2)从层级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的两极分化特征明显,且呈现相对固化现象,如治理评价得分排前100名和后100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行政区或区位相对固定;(3)从空间上看,丰台区、朝阳区和门头沟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治理水平相对较高,城乡接合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综合治理水平相对较高;(4)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确权会倾向于以确权确利或确权确股,即“统”的形式为主,而非确权确地“分”的形式。党建引领、市场治理、社区治理和政府治理对农村土地确权形式的影响均比较显著。报告通过典型案例解析,提出了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的现实路径。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东升科技园)不能满足股权穿透性导致下属企业加速器公司登陆新三板受阻,而如果通过扩展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产权权能满足股权穿透性,又违背了集体所有制下公有制产权不可分割的内在规定性。2015年,该股份经济合作社启动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发现集体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需要迈过“四道坎”。(1)资产到位:经营体制问题。重点是解决“四个分开”:总社与分社分开,产权方与经营方分开,重资产与轻资产分开,总公司、专业公司与市场化公司分开。(2)身份到位:组织形态问题。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公有制属性决定其无法穿透股权、无法破产、无法甩掉社会性负担等,难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必须通过下设产权开放的公司,实现市场化经营。(3)管理到位:治理机制问题。主要是理顺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内外部关系,包括党组织与股份经济合作社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府与股份经济合作社之间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等。(4)政策到位:外部保障问题。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的资产划转,不应纳入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报告从全国涉农产业GDP核算的视角观察和佐证农村集体经济统一经营的本质特征,研究发现:(1)集体经济与统一经营似一对天然的孪生兄弟,通过“(乡级、村级或组级)三级社+(总公司、专业公司与市场化公司)三级公司”的经营体制基准形态,实施乡村全域空间与产业统筹,这种“异体同构”现象几乎遍及所有地区和所有发展阶段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反映了集体经济采取统一经营的内在偏好和刚性需求;(2)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2019年涉农产业GDP占全国GDP的21.28%,是传统农业GDP占比的3倍,揭示了集体经济实施统一经营的内在动力和深厚潜力。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特征,决定了其在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唯一不可替代性,也深刻形塑了集体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框架和基本走向。
  •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及其与沪津渝穗的比较分析
    2023年05月 出版
  • “特别法人,特在哪里”:党建引领下的新型集体经济治理及其评级系统
    2021年10月 出版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性质的解析,构建了集体经济治理体系的结构化要素及评级系统,并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首先提出“特别法人,特在哪里”的“集体经济治理之谜”,进而提出党建引领下的包括市场治理、社区治理、政府治理在内的“三位一体”的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并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12家村级农工商公司及股东(职工)代表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集中城镇化地区集体经济治理的现状与亟待破解的重点问题,构建了集体经济治理评级系统。
  •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评价
    2021年10月 出版
    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执政基础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与农民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监管力度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关系。研究同时提出通过集约利用农宅、废弃的厂矿和学校用地,壮大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评价
    2021年10月 出版
    本文从组织主体、市场体系和政策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9年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进展及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水平呈波浪式上升,地区之间差距逐渐缩小,得出要着力补齐市场体系发育的短板,发挥好市场对农村集体资源配置的优势和作用的结论;并提出应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与征地制度改革作为下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
  •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析报告
    2021年10月 出版
    本文利用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股东结构、股份分红、公益支出等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发现: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迅速,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改革总体进展较快,中、西部部分省份也在快速赶超;村级单位平均量化资产及经营性资产,村级单位量化经营性资产占比以及股东平均分红金额均趋于下降,农村集体经济总体发展质量亟待提升;镇级、组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对缓慢,但近年来有加快趋势;镇级、组级集体资产无论在总量还是资产质量结构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村级集体资产;相比村、组两级,镇级集体经济的公益性支出能力相对较强,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评级系统研究——基于北京郊区3874个村庄的全域数据
    2021年10月 出版
    本文根据党建引领下的市场治理、社区治理与政府治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治理基本架构,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评级系统,并基于北京郊区3874个村庄的全域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从层级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水平的两极分化特征明显,且呈现相对固化现象;从空间上看,城乡接合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综合治理水平相对较高。
  • 集体经济能走多远——东升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东升科技园)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案例分析
    2021年10月 出版
    如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是改革的关键点。本文利用集体经济参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典型案例——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东升科技园)的改革历程,针对“集体经济能走多远”的问题给出分析和解答,并基于对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分析,得出集体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需要“三步走+一保障”的结论。2015年,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启动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发现集体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需要迈过资产到位、身份到位、管理到位、政策到位的“四道坎”。
  • 统一经营也是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基于全国涉农产业GDP核算的视角
    2021年10月 出版
    本文主要是对集体经济经营体制的共性特征与涉农产业GDP的倍增效应展开分析和论证:一方面,提出“(乡级、村级或组级)三级社+(总公司、专业公司与市场化公司)三级公司”经营体制的“异体同构”现象,揭示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统一经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产业统筹角度,测算全国涉农产业GDP,找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增加值倍增潜力,论证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统一经营的必要性,进而从全国涉农产业GDP核算的视角观察和佐证农村集体经济统一经营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