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9年09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学说。人的解放和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在经济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探讨人的解放必然要从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整体考察。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科学体系。在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中,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也是一个整体,而绝不能是一缕一片的知识碎片。只有用整体性的视角认识马克思主义,才能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2019年09月
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因此,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价值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建构的。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解读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理论,目的在于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指南,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
2019年09月
出版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和运动发展程度,是认识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认清社会发展阶段是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已经转化了的主要矛盾出发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任务。
-
2019年09月
出版
从经济生产的角度观察万千年来的人类历史,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过程中,始终遵循和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自觉地实现了把一般规律与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新理念,开辟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2019年09月
出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和机制体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19年09月
出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是观念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意识形态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受政治上层建筑的支配。但是,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进程中,意识形态并非完全被动的因素,它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对共产党人内在的要求,也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首先就要站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9年09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理念,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