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牛先锋

  • 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简介:

    法学博士,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撰写咨询报告20余篇。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2025)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 ; 张占斌 牛先锋 主编 ; 李海青 黄锟 执行主编 2025年02月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2025)》由总报告、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构成。总报告包括《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和《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热点与展望》两个部分。其中,《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独有特征出发,构建市域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23年数据,总结我国市域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指数特征,进一步讨论影响市域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因素,提出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建议。《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热点与展望》结合现有的文献成果,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特点,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三个研究重点方向,并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专题研究以“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为主题,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重点研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经济社会领域8个重大改革问题。研究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要以全新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时代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为核心,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对外开放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依托,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把握教育综合改革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基础研究持久战、企业竞争突围战、区域发展阵地战、赋能创新金融战等五大战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分配关系公平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秩序,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完善初次分配制度,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完善再分配机制,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要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性,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案例研究重点介绍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创新药等产业,北京亦庄、河南平舆、广州南沙、贵州榕江等地区,圣源集团、比亚迪、北京宴等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作为以建言改革为己任的中国改革智库,在服务和推动改革政策决策、推进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创新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药研发是系统工程、全民产业、举国体制,要通过综合改革保护国产创新药企业生存和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集成电路、自动驾驶、信创产业、数字经济四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巩固壮大主导产业,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强化融合赋能,构建高科技企业发展支撑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河南平舆创新“坝道工程医院”作为政校企合作共建的产科教融合“大平台”,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服务链,推动土木、水利、交通等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广州南沙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历经九年探索、四次迭代,由政府主导建成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全球数源中心,成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贵州榕江曾经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解放并发展新质生产力,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贵州“村超”。圣源集团依托青海资源优势,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比亚迪以技术为王、以创新为本,跑出新能源汽车“加速度”,从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与见证者进化为引领者。北京宴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新时代,探索中国服务的内涵特征和精神意义,解读中国服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与创新发展
    2019年09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学说。人的解放和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在经济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探讨人的解放必然要从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整体考察。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科学体系。在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中,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也是一个整体,而绝不能是一缕一片的知识碎片。只有用整体性的视角认识马克思主义,才能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人的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019年09月 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因此,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价值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建构的。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解读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理论,目的在于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指南,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 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阶段
    2019年09月 出版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和运动发展程度,是认识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认清社会发展阶段是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已经转化了的主要矛盾出发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任务。
  • 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新理念
    2019年09月 出版
    从经济生产的角度观察万千年来的人类历史,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过程中,始终遵循和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自觉地实现了把一般规律与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新理念,开辟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国家与国家治理
    2019年09月 出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和机制体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意识形态与理想信念
    2019年09月 出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是观念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意识形态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受政治上层建筑的支配。但是,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进程中,意识形态并非完全被动的因素,它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对共产党人内在的要求,也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首先就要站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党的领导与执政规律
    2019年09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理念,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