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2年11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2022年11月
出版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实证分析我国35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城镇化健康状况,最后提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2022年11月
出版
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厘清城镇化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新进展和存在的新问题,认真思考在人口负担重、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世界经济局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未来城镇化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兴利除弊,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
2022年11月
出版
为了克服病态城镇化的种种弊端,避免和解决城市病,需要按照健康城镇化的理念和要求,实现城镇化目标、机制、模式、发展方式、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转变,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即发展目标上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从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到以城镇化质量为中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转变;动力机制从政府过度干预向遵循城镇化自身规律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从滞后城镇化或超前城镇化向适度城镇化转变;城镇结构从不合理到趋于合理;城镇化布局从不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转变。实现健康城镇化,需要借助四大机制,即速度、水平与质量协调机制,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机制,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生态文明与城镇化融入机制。
-
2022年11月
出版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央多次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部署,新型城镇化建设骤然提速发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发力,意味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程。与以往的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相比,下半程的新型城镇化被赋予新使命、新内涵、新要求。
-
2022年11月
出版
我国特大城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时期,户籍制度正处于由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户籍制度转型的深化改革时期。在这两个特殊背景下,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面临着与西方任何国家都截然不同、更为复杂的背景和形势,从而也必然会需要不同的思路、路径和对策。
-
2022年11月
出版
为了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各项制度创新正在加速推进。然而,从制度创新的实践看,市民化制度创新的目标还不够明确,思路也不甚清晰,制度安排也比较混乱且存在冲突,甚至制度创新中还经常出现反复。因此,在这一关键阶段,必须明确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目标、思路和大致的制度安排,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策略,平稳有序地推进制度创新。
-
2022年11月
出版
本文就是要运用制度关联理论和制度冲突理论尝试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关联、制度冲突以及制度冲突的协调。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主要归结于城乡二元制度,城乡二元制度创新是整个制度体系创新的核心和重点,因此本文仅仅分析城乡二元制度的制度关联、冲突与协调。
-
2022年11月
出版
本文认为,从制度、体制或城乡关系的角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但是这种制度、体制或城乡关系究竟怎样概括才最准确、清晰?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这一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究竟如何?能够定量分析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没有预期的那样快,或者说,制度创新的预期效果并不显著,原因是什么?怎样调整下一阶段制度创新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如何解决制度创新效果不显著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需要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本文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归结为城乡二元制度,并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回应。
-
2025年02月
出版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经验。基于2023年省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本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独有特征出发,构建市域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23年数据,通过熵值法计算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总结我国市域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指数特征,进一步讨论影响市域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五个一级指标整体比较协调,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维度平均值最高,各城市中国式现代化综合指数存在较大差距;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指数平均值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城市规模看,超大城市指数平均值高于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分城市行政级别看,直辖市指数平均值高于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程度、居民生活水平、国际贸易水平等因素将对市域中国式现代化综合指数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报告提出克服薄弱环节,如期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