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华起

  • 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档案馆
  • 简介:

    安徽天长人,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档案馆党支部书记,南京财经大学共产主义青年团暨菁英人才学校导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高等学校治理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报纸发表文章近20篇。

  • 图书
  • 文章
  • 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理念、体系与能力
    华起2025年07月出版
    县域作为公共政策的落脚地、经济的蓄水池以及社会矛盾的交织域,其治理承载国家发展愿景,直观折射国家治理水平。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已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郡县治,天下安。回顾中国历史,县域治理范式呈现从上下分治、官绅合治到中心主义范式的演变,各范式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特别是范式演进阶段的“非耦合”状态,衍生出理念、体系、能力的多种“张力”。在中心主义范式的规约下,我国治理过程呈现脱“面”强“点”的“发展主义”治理、治理主体中心化与治理过程中心化及中心主义下的全能治理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回应县域治理情境的时代变化,迫切需要实现现代化转型。对A、K、M三地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从实证角度揭示我国县域治理所面临的复杂现实与挑战。纵向行政发包与横向政治竞赛激发了县域政府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权责一体与政绩为王的竞赛模式使县域政府越发注重通过亮眼的“竞赛成果”获取自身利益,进而极易导致“碎片化”的地方主义和政府权力的越位错位。而维护社会稳定是县域政府的核心职责之一,在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竞赛压力与秩序问题“一票否决”的问责原则时,县域政府常常陷入“发展”与“稳定”的两难境地。由此可见,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面临空间“狭窄”和选择“两难”。旧有资源与体制的双重束缚致使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错位,由此导致了县域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调适困境。首先,中心主义范式规约下的“发展主义”治理理念,致使县域经济粗放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等次生问题频发。同时,“不出事逻辑”和“谋利逻辑”叠加所形成的“维稳”工作形态,进一步引发社会矛盾,威胁社会稳定,带有鲜明功利倾向的“发展主义”难以继续适配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时代需求。其次,在中心主义治理范式下,县域政府治理结构呈现主体关系、党政关系与条块关系的多维失衡,县域治理机制呈现过度统合倾向,导致县域治理的能力衰退与价值偏离,映射出县域政府治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时代要求。最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全能主义政府“治理目标多元化并级数增长”与“治理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全能政府治理能力难以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愿景。新时代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县域治理理念、体系、能力的协同转型。理念建设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县域治理理念现代化转型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县域治理理念的张力,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县域发展价值规约,在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治理理念建设,另一方面以民主政治建设辅以公权力监督机制实现“维稳”到“维权”的思维转换。体系建设是行动的基础,体系建构是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维度。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转型建设,需推动县域治理结构从“政治行政化”到“一核多维”,在强化县域党委领导角色和突出县域政府责任的基础上构建县域治理共同体,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能力建设是行动的保障,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支撑条件。新时代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需推动县域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向“有能力的有限政府”,使县域治理主体的经济发展与腐控能力、公共服务与自治能力、城乡融合与建设能力、改革创新与稳定能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方面能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实现县域有效治理。
  • 《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导论
    2025年07月 出版
    县上承省市,下辖乡镇,是政权与行政链条的基础板块,承载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张力,县域治理自然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在中心主义范式的规约下,我国治理过程呈现脱“面”强“点”的“发展主义”治理、治理主体中心化与治理过程中心化及中心主义下的全能治理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回应县域治理情境的时代变化,迫切需要实现现代化转型。本研究基于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研究的学理逻辑和实践观察,全面总结归纳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时空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对研究主题所涉的县域治理、县域治理现代化等核心概念进行学术梳理和提炼。在此基础上,明确现代化理论、现代国家建构理论和结构功能理论等理论基础的内涵要义,以及与研究主题的逻辑契合,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最终形成了基于治理理念、体系和能力三重维度的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研究框架。
  • 县域治理范式演进:上下分治、官绅合治到中心主义范式
    2025年07月 出版
    县域治理现代化在理论上无法凭空想象,在实践中更无法凭空捏合。研究县域治理现代化,需要钩沉历史长河中“郡县制”的衍生与演变过程,深刻理解“郡县治,天下安”历史判断的传统依据,在理论上刻画出传统县域治理的基本范式,再结合实践层面的田野调查,更加直观地剖解实践图景、拼合观察碎片,进而找寻研究主题当代时空的再出场进路。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县制的角色生成逻辑与历史进路的基础上,详细考察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县域治理范式的主要形态与演进的内在逻辑。最终,勾勒出在中心主义范式规约下,当代县域治理基于理念、体系和能力三重维度的真实镜像。
  • 我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田野情境:基于A、K和M的案例
    2025年07月 出版
    现代化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它不是自然的社会演进过程,需要体系化的动力注入。中国式现代化当然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回应,而县域作为国家的基础节点,承载了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愿景,但我国县域治理情境差异较大,笼统地进行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学理演绎,往往是理论与现实的“两张皮”。由此,特选择A、K、M三个样本作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情境,深入考量三个样本在发展、稳定、改革三个层面上存在的空间“狭窄”和选择“两难”,以实践镜像折射我国县域治理在理念、体系、能力三重维度上的问题所在。本研究通过累计一年多的集中驻点调研和分散调研,以实地点位观察、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以期获得实践体悟,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提供支撑。
  • 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逻辑向度
    2025年07月 出版
    县域是我国基层治理的核心环节,推进我国县域治理转型,既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基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40多年来,针对县域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治病良方”也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要解决我国县域治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需要实现我国县域治理的彻底转型,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方向性问题。本文在厘清我国县域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以及我国县域现代化转型的主要屏障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宏观背景和趋势,提出我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逻辑向度,其主要集中于三个维度,即理念现代化转型、体系现代化转型和能力现代化转型。
  • 县域治理理念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县域实现
    2025年07月 出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理念主导下衍生的问题。不可否认,原有的“发展主义”等县域治理理念在国家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些治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脱节,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在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的就是治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型,在时代的进步中逐步确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征的治理理念。
  • 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一核多维”的综合路径
    2025年07月 出版
    在中国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和治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下,如何将其延伸至县域治理各领域并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是通过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并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解决的治理难题。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是体系现代化,这并不是对既定县域治理体系的简单修补,而是要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针对县域治理中的体系空白、体系碎化、体系冲突及体系衔接等问题,运用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构的思维对县域空间范围内诸多领域治理制度进行深层次解构和集成式重构,进而建立起适应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县域治理制度架构和运行机制。基于此,本文拟在丰富多元的县域治理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研究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设计问题,力图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上实现双突破。
  • 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多维能力提升与支撑条件构建
    2025年07月 出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县域社会依然处在一个强烈的转轨时期,城镇化、工业化、智慧化、市场化有力冲击着现有的县域治理体系,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各个方面对县域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治理环境,如何提高县域治理能力,成为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个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且,这种能力不仅要能够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要能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挑战进行有效预测和合理管控,同时还要随着新问题、新形势的出现而不断发展,这些都对县域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章在前文研究基础上,开拓一种“外部视角”的审视,对县域治理能力进行全景扫描和分析,结合已设定的逻辑向度,重点通过对县域治理中具象能力体系的塑造和改进,提出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性方案。
  • 《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结论与展望
    2025年07月 出版
    县域发展则国家发展,县域稳定则国家稳定,县域富强则国家富强。新时代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构成,是开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无论是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还是县域治理的底层变革,均应视治理情境变化相应地调整治理范式和治理行为,以期促成治理秩序与治理效能的融洽。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最剧烈和最深远的变革,任何国家无论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纳,均需面对现代性的巨大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更要以县域为主体空间,才能回应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特征要求;同时,社会基本矛盾的结构性变化呼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域治理现代化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本研究基于理论的学理分析和实践的田野观察,概括出基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三重核心分析维度,“三维一体”探索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可行路径,力求提出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联化调适方案和整体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