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姜念云

  • 机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
  • 简介:

    博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科技政策。

  • 图书
  • 文章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0~2021)
    于爱晶姜念云 刘兵 副主编 ; 方力 主编 ; 伊彤 执行主编 2021年12月出版
    本书对《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19~2020)》构建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1.0版进行了完善,形成区域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2.0版,并基于2.0版对2014~2018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基础不断夯实,融合产出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融合环境持续优化,融合投入总体平稳。通过北京与上海、广东、浙江、天津、四川等六省市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水平总体优势突出,同时在文化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能力以及文化科技融合的基础和环境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院线、展演等文化业态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但与此同时,线上文化、数字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云看展”“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逆势上扬。一些文化科技企业抓住历史机遇,以创意为引领、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应用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迅速成为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数字技术的强劲支撑下,文化大数据、数字内容、媒体融合、智慧文旅、数字文博等领域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热点。2020年以来,北京鼓励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亮点纷呈,科技创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与结构优化,并进一步催生了新业态、新产品。特别是在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场景、新模式。“十四五”时期,北京需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北京打造成“首善之区”与“创新之城”。一是加强顶层文化战略与政策设计,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快推进多要素深度融合与新业态发展;二是抓住“数字经济”的风口,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运用与集成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打造北京文化IP,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可读、可视、可感数字文化产品和品牌;四是抓住机遇,加速推动文化服务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社交化、互动化,推动数字文化产品消费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1~2022)
    于爱晶姜念云 刘兵 副主编 ; 刘绍坚 方力 主编 ; 伊彤 执行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
    数字经济是助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2021~2022年,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对拉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本书在《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0~2021)》建立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2.0版基础上,针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完善,形成区域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3.0版,并基于3.0版对2014~2019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基础不断夯实,融合投入总体趋势向好,融合产出成效日趋显著,经济社会等融合环境显著优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持续跨上新台阶。通过北京与天津、上海、浙江、四川、广东等五省市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总体优势突出,但文化基础设施与社会文化基础的构建仍有改善空间,文化制造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文化产业亟须寻找新的创新突破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不断开创新局面,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取得新成效,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实现新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线上演出、数字消费等业态实现了较快发展,“云看展”“云上游”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逆势上扬。2021年以来,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创作表演服务、数字内容服务、设计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一批文化企业抓住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大好机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数字文娱、数字医疗、新零售、数字创意、数字出版、企业数字服务等细分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十四五”时期,北京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二是增强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三是深入挖掘文化科技资源,不断丰富和创新产品与服务,积极培育新兴文化市场;四是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为支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五是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北京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0~2021)
    2021年12月 出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北京而言,通过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可喜态势:数字技术助力北京文化旅游“融”出新活力,科技元素为北京“设计之都”建设赋能添彩,科技支撑北京文博非遗传承发展,科技助推北京形成特色全媒体高地等。为有效促进科技支撑引领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扶持政策还有待落细落实,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须提升,文化科技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尚须加强,如何将疫情的“危”转为“机”仍待破解。“十四五”时期,北京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文化产业链与科技创新链的高效衔接,努力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品牌,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1~2022)
    2022年12月 出版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元宇宙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文化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促使数字技术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文化科技融合新方向,各项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成效日渐显著,科技不断驱动我国重点文化行业转型升级。北京地区文化科技融合呈现新特点,科技创新强劲支撑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技术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文化科技龙头企业争相涌现,文化科技融合完美演绎北京冬奥魅力。北京地区的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可喜态势:数字技术赋能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科技与创作表演服务日益融合;数字内容服务彰显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融合的魅力;“科技+设计”展现北京“设计之都”新面貌。为有效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北京还须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增强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挖掘利用好“文化+科技”两大资源,促进重点文化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北京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