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刘绍坚

  • 机构: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
  • 简介: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曾任北京服装学院系团总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对外政策处副处长、产业经济处处长,商务部综合司运行监测处正处级干部、宏观经济处处长,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要从事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前线》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数十篇。

  • 图书
  • 文章
  • 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1~2022)
    于爱晶姜念云 刘兵 副主编 ; 刘绍坚 方力 主编 ; 伊彤 执行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
    数字经济是助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2021~2022年,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对拉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本书在《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0~2021)》建立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2.0版基础上,针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完善,形成区域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3.0版,并基于3.0版对2014~2019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基础不断夯实,融合投入总体趋势向好,融合产出成效日趋显著,经济社会等融合环境显著优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持续跨上新台阶。通过北京与天津、上海、浙江、四川、广东等五省市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总体优势突出,但文化基础设施与社会文化基础的构建仍有改善空间,文化制造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文化产业亟须寻找新的创新突破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不断开创新局面,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取得新成效,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实现新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线上演出、数字消费等业态实现了较快发展,“云看展”“云上游”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逆势上扬。2021年以来,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创作表演服务、数字内容服务、设计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一批文化企业抓住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大好机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数字文娱、数字医疗、新零售、数字创意、数字出版、企业数字服务等细分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十四五”时期,北京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二是增强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三是深入挖掘文化科技资源,不断丰富和创新产品与服务,积极培育新兴文化市场;四是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为支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五是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北京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