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王京清

  • 机构: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党的建设、干部管理。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干部管理等,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旗帜》《人民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学习和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听到党的声音与主张》《做合格的先锋队成员》《把握新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贡献》《加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遵循》《高举思想旗帜 强化理论武装》《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70年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等文章。

    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曾任第四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牵头负责修订《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教程》。主编《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道路70年》,组织编写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之一《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

  • 图书
  • 文章
  • 国有企业党建发展报告(2020)
    王京清 顾问 ; 崔建民 黄群慧 主编 ; 吴波 赵卫星 副主编 2021年01月出版
    2019年是中央企业基层党建推进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逐步深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高质量的党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国有企业党建发展报告(2020)》围绕2019年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报告认为,2019年,国有企业围绕“三基建设”,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强基固本,在此基础上,打造党建品牌、党员创新先锋和党建助力扶贫等国有企业党建实践特色十分显著。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入融合的步伐逐步加快,“两个融合”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报告指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在整体上获得强力提升的同时,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形式主义、理论有待深化和党务干部队伍有待优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为深入推进国企基层党建实践,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增强国企党建的政治和理论认同、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形式和完善党务干部队伍成长机制等对策建议。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于琴 副主编 ; 蒋来用 执行主编 ; 王京清 孙壮志 主编 2018年09月出版
    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持续对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状况进行全面跟踪研究,每年通过蓝皮书平台发布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评估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企业报告、创新集萃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十九大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了社会的认同和期待,针对社会公众反映较多的财富观扭曲、腐败容忍度比较高、“四风”顽疾难根除、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仍较多等问题,提出将“清廉中国”列为国家战略、积极培育健康的财富观念、减弱或消除“腐败亚文化”影响、将腐败违法犯罪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加强廉政学学科建设、建立监察官职业体系、有针对性地继续治理“四风”和继续专项治理群众身边腐败等建议。评估报告专门研究设计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网站公开的信息,对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了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分析了国家审计的改革创新的历程,阐释了国家审计改革的成效,提出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国家审计未来创新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基于对近20年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了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治理的思路和措施。对网络空间反腐败内容进行监测分析,发现媒体及网民均希望将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对逃窜贪官能够做到追查到底。地区报告选择贵州省作为样本,分析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实践经验、基本特点,提出了评判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九个标准和进一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建议;对零陵区村务监督制度改革进行了解剖,提出了优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方案;对北京市平谷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进行调研,总结从制度层面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同时分析了暴露的一些问题,提出健全合力机制、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来克服“体制韧性”的思考。企业报告以广东长大海外公司工程项目承包风险管控为蓝本,分析了国企参与“一带一路”工程项目承包廉洁风险防控研究;基于京东集团反腐败实践分析,研究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腐败治理机制和特点。创新集萃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全国各地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遴选了国际追逃追赃、派驻机构改革、不作为治理、调动干事创业热情、有效监督、不良风气和微腐败治理等领域15个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实招”,并进行了简要分析。附录是通过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18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十件大事。
  • 国有企业党建发展报告(2019)
    王京清 顾问 ; 崔建民 黄群慧 主编 ; 吴波 赵卫星 副主编 2019年12月出版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央企业党建质量提升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党建发展报告(2019)》围绕2018年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报告认为,2018年以来,国有企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党建与生产的深入融合,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指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形式主义党建等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关涉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的重大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报告建议,应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党建的重要论述,强化问题意识,更好地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就如何实现国有企业党建的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蒋来用 执行主编 ; 王京清 孙壮志 主编 2020年04月出版
    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持续对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状况进行全面跟踪研究,每年通过蓝皮书平台发布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是2019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地区报告、专题报告、企业报告、评估报告、创新实招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2018年10月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全面梳理。课题组认为过去一年我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有效推进,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和惩治职务违法犯罪力度不减,源头防腐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进一步规范,诚信道德建设不断强化,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针对社会公众和干部反映的行贿惩治力度仍然不够、“围猎”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基层监督体系力量薄弱、地方纪委监委信息公开力度不够、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依然比较突出、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顽疾难治、诚信道德建设任务艰巨、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并存、干部能力不足和不愿干事现象令人担忧等问题,建议加快打造“不需送”和“不敢送”的清爽环境,重视基层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地方纪委监委信息公开步伐,持之以恒反“四风”,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监督管理,提高问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深化公职人员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地区报告以湖南省打造三级“互联网+监督”平台、沈阳市正风肃纪和大数据监督、邯郸市推行“互联网+监督(评议)”工作为例,研究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监督领域的应用与成效,同时介绍了四川省达州市针对群众痛点、联系服务群众和回应群众方法不够精准问题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活动。专题报告对一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最近我国针对学术不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和思路;梳理了党内问责的历史沿革与特点、主要做法成效,指出党内问责存在实施不严谨、效果不明显、尺度不精准、主体不统一、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改善问责方法,实施精准化问责,问责与激励并重,严格监督制度执行,做好问责“后半篇”文章;分析了物业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建”与“管”两个维度提出治理建议。企业报告选择国网新源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对国网新源公司建设“三不腐”机制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妨碍国有企业健全“三不腐”机制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对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入构建国有企业“三不腐”机制提出针对性建议。评估报告专门研究设计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网站公开的信息,对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了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创新实招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平台2019年公开的资料以及国情调研中搜集和筛选了19个做法,并进行了简要分析。附录是通过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19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十件大事。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蒋来用 执行主编 ; 王京清 陈光金 孙壮志 主编 2021年05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10》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2020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评估篇、专题篇、案例篇、创新实招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一年多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课题组认为,过去一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彰显治理效能,不敢腐的震慑有力保持,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监管不断规范,社会信用体系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腐败防控体系越来越完善。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保持,反腐败制度务实管用,政治监督效果明显,公职人员廉洁度、反腐败满意度和信心度较高,不想腐的氛围不断浓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有保障。但调查也发现腐败风险和找关系求人现象仍然存在,行贿风险和成本不够高,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较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仍然突出,基层信息公开不平衡。课题组建议,大力推进清廉建设,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系统治理行贿行为,厚植反腐败社会基础,精准地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提高信息公开质量,适应现代化需要提升“智治”水平,不断释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效能。评估篇专门研究设计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网站公开的信息,对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了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专题篇基于中心课题组对我国民众餐饮浪费行为和态度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我国餐饮浪费的现状,分析了餐饮浪费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问责与激励并重,严格监督制度执行,建立长效机制;对一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最近我国针对学术不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和思路;同时,课题组还基于对湖南永州“清廉中国”大数据实验室的研究,分析了大数据帮助基层走出监督和监管困境的作用。《国有企业反腐败存在的困难、问题与治理》一文,对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妨碍国有企业健全“三不腐”机制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对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入构建国有企业“三不腐”机制提出针对性建议。案例篇以山西朔州破解“双管干部”条块分割监督难题的实践与探索、江苏苏州用大数据贯通“四项监督”研究、四川苍溪探索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浙江杭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地方各级纪委监委推进基层反腐倡廉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典型做法。创新实招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媒体2020年公开的新闻报道以及国情调研中搜集和筛选了典型做法,并进行了简要评析。附录是通过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20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十件大事。
  • 学根本大法 立人生大德
    2022年08月 出版
  • 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与治理路径——基于近20年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分析
    2018年09月 出版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及特点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二是学术不端问题形式多样;三是学术不端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四是隐形学术不端和学术“潜规则”不容忽视;五是学术不端受到调查处理难;六是网络成为学术不端曝光的重要渠道。为治理学术不端问题,课题组提出六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抵御学术不端的免疫力;二是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真正做到“零容忍”;三是完善预防与惩治学术不端的工作机制;四是发挥网络和学术打假专业人士的作用;五是加强防范和发现学术不端的技术手段建设;六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与人才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