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蒋来用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简介: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学研究所廉政建设与社会评价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廉政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廉政学、信用评级、住房保障。出版著作有《反腐败体制机制国际比较研宄》《法学的故事》《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研究》《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1-No.5),发表论文有《积极营造有利于主体责任落实的良好环境》《国(境)公务接待的治理及其启示》《美国住房保障建设的有益做法》《标准普尔与美国政府“叫板”的策略分析》《对地方债进行信用评级的可行性辨析》等。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张英伟 主编 ; 蒋来用 孙壮志 副主编 2015年12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5》聚焦“建设”主题,从学术视角研究和分析2015年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全书由总报告、专项报告、地区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从“高压惩治腐败、完善监督格局、治理权力任性、监管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与道德诚信教育、廉洁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基于对东、中、西部8个省(区、市)的实地调研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公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同与期待,针对国企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较多,“雁过拔毛”式腐败、“两个责任”的衔接落实、防止腐败措施不够得力等问题,从健全党员干部廉洁成长机制、重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衔接落实、升级防治腐败技术手段、加大打击行贿力度、治理“吃拿卡要”式腐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专项报告篇重点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理念制度创新、实践进展和主要成效,研究分析了财政、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与成效,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年来反腐倡廉建设影视作品的创作情况及思考。地区报告篇概述了湖北、江西、安徽、青海、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6个地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益探索。专题报告篇研究了“湖南省法治反腐”“广东国资国企纪检监察机制创新”“黔西南州干部召回管理”“四川达州党风廉政建设问责”等相关实践。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张英伟 主编 ; 蒋来用 孙壮志 副主编 2016年12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聚焦“建设”主题,从学术视角研究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我国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全书由总报告、地区报告、分项报告和专题报告四个部分组成。总报告从“惩治腐败、完善监督格局、约束公共权力、监管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与道德诚信管理、廉洁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分析了2016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基于对东、中、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地调研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分析当前社会公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同与期待,并从“强化反腐败立法、构建‘不需腐’的制度体系、统一‘四种形态’执行标准、重塑社会和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等方面提出课题组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地区报告概述了“河北完善巡视责任体系”“山西治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甘肃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贵州探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浙江改革公款存放制度”5个省(自治区)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有益探索。分项报告研究了“黄海勇引渡案中的国际人权法问题”,分析了社会组织领域中的腐败特点及其治理,梳理了高校党风廉洁建设的实践进展及未来发展。专题报告研究了“扩权背景下四川乡镇干部预防腐败”“佳木斯市基层腐败治理”“广元市‘三同’监督机制建设”“永州市基层党的建设”“巴东县精准扶贫中的廉政建设”等地方基层实践。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
    张英伟 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蒋来用 孙壮志 副主编 2017年12月出版
    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持续对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状况进行全面跟踪研究,每年通过蓝皮书平台发布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是最新的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专项报告、地区报告、专题报告、创新集萃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社会认同和期待,针对金融与社会组织领域腐败、“微”腐败、不作为和慢作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四风”问题反弹危险、诬告乱告现象较多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专项报告对十八大以来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国际追逃追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问责追责、正风反腐透明化专门进行了研究,运用两次全国大学生问卷调查,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地区报告研究总结了广东省、河北省、陕西省、吉林省长春市和湖南省常德市十八大期间的反腐倡廉特色工作。专题报告选择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规范“一家两制”管理、涉企服务中的“轻型”腐败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创新集萃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全国各地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遴选了13个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实招”,并进行了简要分析。附录是以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17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十件大事及2017年廉政论坛和研讨会精选。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蒋来用 执行主编 ; 王京清 孙壮志 主编 2020年04月出版
    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持续对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状况进行全面跟踪研究,每年通过蓝皮书平台发布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是2019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地区报告、专题报告、企业报告、评估报告、创新实招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2018年10月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全面梳理。课题组认为过去一年我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有效推进,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和惩治职务违法犯罪力度不减,源头防腐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进一步规范,诚信道德建设不断强化,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针对社会公众和干部反映的行贿惩治力度仍然不够、“围猎”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基层监督体系力量薄弱、地方纪委监委信息公开力度不够、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依然比较突出、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顽疾难治、诚信道德建设任务艰巨、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并存、干部能力不足和不愿干事现象令人担忧等问题,建议加快打造“不需送”和“不敢送”的清爽环境,重视基层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地方纪委监委信息公开步伐,持之以恒反“四风”,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监督管理,提高问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深化公职人员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地区报告以湖南省打造三级“互联网+监督”平台、沈阳市正风肃纪和大数据监督、邯郸市推行“互联网+监督(评议)”工作为例,研究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监督领域的应用与成效,同时介绍了四川省达州市针对群众痛点、联系服务群众和回应群众方法不够精准问题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活动。专题报告对一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最近我国针对学术不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和思路;梳理了党内问责的历史沿革与特点、主要做法成效,指出党内问责存在实施不严谨、效果不明显、尺度不精准、主体不统一、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改善问责方法,实施精准化问责,问责与激励并重,严格监督制度执行,做好问责“后半篇”文章;分析了物业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建”与“管”两个维度提出治理建议。企业报告选择国网新源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对国网新源公司建设“三不腐”机制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妨碍国有企业健全“三不腐”机制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对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入构建国有企业“三不腐”机制提出针对性建议。评估报告专门研究设计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网站公开的信息,对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了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创新实招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平台2019年公开的资料以及国情调研中搜集和筛选了19个做法,并进行了简要分析。附录是通过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19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十件大事。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蒋来用 执行主编 ; 王京清 陈光金 孙壮志 主编 2021年05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10》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2020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评估篇、专题篇、案例篇、创新实招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一年多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课题组认为,过去一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彰显治理效能,不敢腐的震慑有力保持,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监管不断规范,社会信用体系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腐败防控体系越来越完善。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保持,反腐败制度务实管用,政治监督效果明显,公职人员廉洁度、反腐败满意度和信心度较高,不想腐的氛围不断浓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有保障。但调查也发现腐败风险和找关系求人现象仍然存在,行贿风险和成本不够高,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较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仍然突出,基层信息公开不平衡。课题组建议,大力推进清廉建设,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系统治理行贿行为,厚植反腐败社会基础,精准地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提高信息公开质量,适应现代化需要提升“智治”水平,不断释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效能。评估篇专门研究设计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网站公开的信息,对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了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专题篇基于中心课题组对我国民众餐饮浪费行为和态度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我国餐饮浪费的现状,分析了餐饮浪费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问责与激励并重,严格监督制度执行,建立长效机制;对一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最近我国针对学术不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和思路;同时,课题组还基于对湖南永州“清廉中国”大数据实验室的研究,分析了大数据帮助基层走出监督和监管困境的作用。《国有企业反腐败存在的困难、问题与治理》一文,对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妨碍国有企业健全“三不腐”机制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对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入构建国有企业“三不腐”机制提出针对性建议。案例篇以山西朔州破解“双管干部”条块分割监督难题的实践与探索、江苏苏州用大数据贯通“四项监督”研究、四川苍溪探索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浙江杭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地方各级纪委监委推进基层反腐倡廉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典型做法。创新实招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媒体2020年公开的新闻报道以及国情调研中搜集和筛选了典型做法,并进行了简要评析。附录是通过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20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十件大事。
  • 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与治理路径——基于近20年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分析
    2018年09月 出版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及特点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二是学术不端问题形式多样;三是学术不端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四是隐形学术不端和学术“潜规则”不容忽视;五是学术不端受到调查处理难;六是网络成为学术不端曝光的重要渠道。为治理学术不端问题,课题组提出六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抵御学术不端的免疫力;二是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真正做到“零容忍”;三是完善预防与惩治学术不端的工作机制;四是发挥网络和学术打假专业人士的作用;五是加强防范和发现学术不端的技术手段建设;六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与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 广西推进“阳光司法”护航公正
    2014年12月 出版
    近年来,广西各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审判公开的宪法原则,建构完备严密的制度和组织框架,强力执行检查通报和绩效考评两套机制,搭建官方微博平台、裁判文书上网平台和审判流程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推进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关键环节公开,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打造“阳光下”的司法。
  • 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
    2016年01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并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理论上取得新突破,党委、纪委职责更为清晰明确,责任落实有新举措,监督执纪问责有新力度,纪检监察体制有新动作,层层传导压力有新招,问责追责敢于动真格,实践获得新成效。但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自觉担责意识不强,聚焦主责、主业仍有障碍,改革存在薄弱点,考责、评责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强化担责意识,继续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推动纪检监察管理创新,健全责任考核评价机制。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的创新、成效和经验
    2021年10月 出版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十八大以来巡视在理论、实践、制度等方面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有效破解长期以来的党内监督难题,基本形成有效联动的巡视工作格局,明显强化党员干部法纪敬畏感,推进制度执行完善和改革发展,促进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成为党内监督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积累了主动公开破除神秘化、自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重视基层基础和实践经验等宝贵经验,这些为巡视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