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庞淼

  •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三农政策、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人事部对海外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优秀项目,主持完成省部级和国外合作课题20余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6本中文专著、2本英文专著,若干政策建议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

  • 图书
  • 文章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3)
    甘庭宇 庞淼 副主编 ; 张克俊 主编 2023年06月出版
    本书深度分析了四川在建设“天府粮仓”中的经验做法及主要问题,探讨了四川乡村不同区域围绕建设“天府粮仓”的典型案例,客观反映2022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总体状况和2023年基本走势。本书由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由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主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撰写完成。全书内容涉及“天府粮仓”耕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现代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四川粮油加工与品牌建设研究,四川粮食储备流通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效能提升等。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
    涂建华 郭晓鸣 主编 ; 林方龙 甘庭宇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2018年05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四川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预测,也涵盖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领域的深度专题研究,还有对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蓝皮书。本年度蓝皮书回顾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40年的历史进程和对推动全国农村改革做出的重大贡献。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报告,包括四川农业农村改革40周年的历史回顾与经验,2017年四川省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2018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以及2018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第二部分专题篇,包括四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成效与对策,涉及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体系创新、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三区三园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改革的新进展和思路、农业领域PPP投资模式、四川渔业发展等农业农村发展的多个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案例篇,包括四川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创新典型实践案例,涉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扶贫等四川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
    甘庭宇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 郭晓鸣 主编 2019年05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包括2018年四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对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预测,又涵盖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领域的深度专题研究,还有对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蓝皮书。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内容包括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2018年四川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以及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第二部分是专题篇,内容包括四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深化对策、四川农村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战略、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四川农村人才培育、乡村艺术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智慧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模式探索等多个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是案例篇,内容包括以金堂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例的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模式、以南充市高坪区为例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基层实践、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的汉源做法与启示建议、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四川案例等四川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0)
    杨波 郭晓鸣 主编 ; 周南华 代坤宏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2020年10月出版
    本文介绍《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0)——“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一书聚焦过去一年四川在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包括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总体概况以及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围绕四川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展开深度专题研究,突出四川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中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蓝皮书。全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包括四川“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以及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2020年展望,着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农业农村的影响,提出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
    甘庭宇 庞淼 副主编 ; 张克俊 主编 2021年08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过去一年四川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包括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总体概况以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开深度专题研究,突出四川脱贫攻坚中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是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报告。全书总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包括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2021年预测和展望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四川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部分是专题篇,对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相关专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教育扶贫与人才振兴有效衔接、党建扶贫与乡村组织振兴有效衔接、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文化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就业帮扶成果、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机制、对口帮扶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等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是案例篇,对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效和经验,内容包括盆周山区、革命老区、川西北生态建设区、藏羌彝族区等区域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还包括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科技扶贫和生态扶贫等四川各地颇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数字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主要做法和成效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近年来,四川省依托现有资源,针对数字农业的智能化、网络化、高效化、便捷化特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高效协同,发挥数字农业在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但四川省数字农业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本文提出,数字农业发展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平台共享、土地流转和推动培育数字人才等建议。
  • 成都市新津区建设“天府粮仓”的基础条件、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成都市新津区“天府粮仓”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经验,并基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新津区立足于自身优越的农业资源和地理条件,依托天府农博园的片区规划和企业力量,主要从建设宝墩“天府粮仓”核心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智能化、头部企业带动农业经营升级以及加强农机使用和推广等方面,推动“天府粮仓”建设。对于新津区建设高水平“天府粮仓”中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农民享受公共服务成本、建立保障土地流转体系等建议。
  • 重点生态区农牧产品发展机遇、挑战和特征分析——以都江堰-四姑娘山绿色走廊带为例
    2019年05月 出版
    本文以都江堰-四姑娘山绿色走廊带为例,阐释了重点生态区农牧产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指出重点生态区域农牧产品应该以生产过程生态化、产品绿色化、发展可持续化、销售方式多元化等为主要特征。重点生态区小农户的绿色发展之路的趋势就是大力结合现有优良的生产环境发展绿色生态的农牧产品,通过信息和交通便利化的外部变量带来的机遇为重点生态区生态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可为其他重点生态区域周边农户发展绿色生态产品提供参考与借鉴。
  • 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模式——以金堂县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例
    2019年05月 出版
    本文以金堂县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案例,特别是2018年成都市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项目——“天府源”成都市首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之一的金堂县聚峰谷油橄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背景,着重分析和总结了其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和建设模式,分析目前金堂县油橄榄产业面临的政策机遇与潜力,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成都市东进战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和淮州新城建设等政策推动下,金堂县油橄榄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产业融合发展得到充分发展,这能为其他类似地区发展产业提供积极参考与借鉴。
  • 2020年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的典型做法和模式总结——以泸州市江阳区为例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介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开展的村庄清洁行动形成了诸多可资借鉴的典型做法和模式总结,其实施的村庄清洁行动为其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 2020年党建扶贫与乡村组织振兴有效衔接:模式、困境和路径
    2021年08月 出版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着力做好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够很好巩固四川省脱贫攻坚战的成果,也能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本报告在总结四川省党建扶贫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实现有效衔接的难点与困境,并提出运用党建扶贫的经验做法、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性等实现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为四川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2020年四川古村落保护、传承与发展——以巴中市通江县泥溪乡梨园坝村为例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泥溪乡梨园坝村的概况与梨园坝村的古村落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梨园坝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做法,进而总结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启示。
  • 2020年旅游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古蔺县为例
    2021年08月 出版
    “十四五”开局之际,古蔺县已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古蔺县通过旅游扶贫方式带动部分重点贫困村脱贫,扶贫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转向遏制返贫现象发生。本报告以古蔺县旅游扶贫为例,通过对古蔺县的旅游脱贫村进行剖析,发现当地的旅游业存在产业融合发展难、人才缺失严重、旅游行业易受外界冲击、旅游同质化等问题。而对古蔺县旅游资源的分析发现,全域旅游能有效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以期通过建立旅游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古蔺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未来,古蔺应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同时借助“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的优质平台,用全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方式实现整个县域产业振兴和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