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甘庭宇

  •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治理、社区发展、农村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生态保护与建设。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完成相关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项政策建议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获四川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 图书
  • 文章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3)
    甘庭宇 庞淼 副主编 ; 张克俊 主编 2023年06月出版
    本书深度分析了四川在建设“天府粮仓”中的经验做法及主要问题,探讨了四川乡村不同区域围绕建设“天府粮仓”的典型案例,客观反映2022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总体状况和2023年基本走势。本书由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由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主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撰写完成。全书内容涉及“天府粮仓”耕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现代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四川粮油加工与品牌建设研究,四川粮食储备流通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效能提升等。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
    涂建华 郭晓鸣 主编 ; 林方龙 甘庭宇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2018年05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四川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预测,也涵盖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领域的深度专题研究,还有对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蓝皮书。本年度蓝皮书回顾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40年的历史进程和对推动全国农村改革做出的重大贡献。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报告,包括四川农业农村改革40周年的历史回顾与经验,2017年四川省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2018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以及2018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第二部分专题篇,包括四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成效与对策,涉及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体系创新、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三区三园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改革的新进展和思路、农业领域PPP投资模式、四川渔业发展等农业农村发展的多个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案例篇,包括四川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创新典型实践案例,涉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扶贫等四川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
    甘庭宇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 郭晓鸣 主编 2019年05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包括2018年四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对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预测,又涵盖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领域的深度专题研究,还有对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蓝皮书。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内容包括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2018年四川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以及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第二部分是专题篇,内容包括四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深化对策、四川农村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战略、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四川农村人才培育、乡村艺术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智慧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模式探索等多个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是案例篇,内容包括以金堂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例的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模式、以南充市高坪区为例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基层实践、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的汉源做法与启示建议、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四川案例等四川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
    甘庭宇 庞淼 副主编 ; 张克俊 主编 2021年08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过去一年四川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包括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总体概况以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开深度专题研究,突出四川脱贫攻坚中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是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报告。全书总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包括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2021年预测和展望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四川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部分是专题篇,对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相关专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教育扶贫与人才振兴有效衔接、党建扶贫与乡村组织振兴有效衔接、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文化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就业帮扶成果、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机制、对口帮扶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等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是案例篇,对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效和经验,内容包括盆周山区、革命老区、川西北生态建设区、藏羌彝族区等区域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还包括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科技扶贫和生态扶贫等四川各地颇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林管理研究——以雅安片区为例
    2022年06月 出版
    国家公园的集体林不仅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当地村民生计保障和经济发展赖以依存的重要基础。在集体林地及其附属的自然资源纳入国家公园统一管理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经营是国家公园集体林管理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报告在总结回顾集体林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家公园集体林管理的相关政策,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雅安片区为例,分析其应对政策缺乏问题、林权问题、经营问题、野生动物肇事问题的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呼吁政策出台、厘清权属、开展经营试点和加快资金落实等相应对策。
  • 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难点与优化建议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主要梳理了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难点。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是发挥四川省优势产区先天条件、增加粮食储备、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高标准农田保有量不断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规划方案实现动态优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不断优化,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地方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增量建设选址困难和存量提质不足、建设技术与资金投入难度加大等。为此,应扩大多元主体投入、提高标准以提升建设质量、优化建成后高效利用机制、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地位。
  • 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案例分析——以平武县为例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以地处盆周山区的平武县为例,总结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现状和经验。平武县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以来,采取了落实建设资金、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奖惩机制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当前平武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仍面临山区高标准农田选址困难、建设实施难度大、村民认识和支持不足、投入明显偏低和建后管护疲软乏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县级部门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方发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田建设责任体系,建立农民利益联结保障机制等。
  • 四川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主要做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年05月 出版
    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是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基础上农业经营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既涉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也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四川的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紧紧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政策和操作性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不断推进中予以解决。
  • 四川乡村治理模式探索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2019年05月 出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四川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乡村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强化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等措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各地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将会为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
  • 2020年四川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对策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从四川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的主要模式、已取得的成效入手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四川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四川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 2020年农村厕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罗江实践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以地处四川浅丘区的德阳市罗江区为例,分析了其在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现实需求,探索出的基于农村用户分类以及区域差异的“厕污共治”罗江模式。
  • 2020年藏区“美丽经济”发展的探索和经验——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为例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通过介绍阿坝州藏族村寨——丘地村在“美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丘地村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验,能为其他相似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 2020年培育内生动力助力脱贫与发展的实践案例——以小金县王家寨村社区发展基金建设为例
    2021年08月 出版
    川西北高原藏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当地居民贫困问题,还面临多维贫困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矛盾,以及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等诸多问题。因此,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更有利于脱贫后的社区持续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报告以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高半山区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王家寨村为例,分析了该村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发展社区基金,将社区参与的理念和做法融入扶贫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中,不仅破解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扶贫靠政府”难题,也为稳定脱贫后的社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