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阐述了基于大食物观推进“天府粮仓”建设的逻辑及路径。新形势下,大食物观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更高要求,对于打破粮食增产的资源瓶颈、适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发挥四川资源多样性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在大食物观下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探索一条全新农业发展路径:从狭义的耕地拓展到广义的土地、从传统的植物动物拓展到现代的所有生物、从单一的供给侧拓展到全面的供给需求两侧,并且需要协调和平衡多样化食物供给与确保主粮安全之间的关系。
-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四川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系统+一库”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对耕地恢复、使用、监管的全链条信息化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耕地保管结合,确保了“良田粮用”。本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解析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指出了四川在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耕地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经验:落实各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污染治理和土壤改良。
-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整理了广安市治理耕地“非粮化”的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广安市通过摸清家底、分类管控、齐抓共管、化减存量、严控增量,使治理耕地“非粮化”与治理撂荒地相结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广安经验表明,在治理耕地“非粮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路,抓住治理关键,把明晰权责作为关键举措、把协同治理作为主要动力、把健全机制作为根本保证,正确看待“非粮化”提升种粮收益,鼓励社会参与一起解决耕地“非粮化”难题,才能使耕地“非粮化”治理取得更好效果。
-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总结了内江市市中区治理撂荒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启示。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在耕地撂荒治理中坚持党政统揽、分类施策,并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的作用,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合作参与撂荒地整治,不仅有效遏制了耕地撂荒、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还依托特色种养产业让撂荒地重焕生机,促进了村级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内江市市中区的成功经验为有效盘活其他丘陵地区的撂荒地提供了因地制宜、构建市场化复耕补贴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经验。
-
2018年05月
出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路径。四川坚持“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形成了“调结构、提品质、搞加工、促融合、建基地、转方式、活要素”的经验做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在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建立融合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和政策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
2018年05月
出版
四川深化农村改革紧密围绕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激活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为核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机制、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调整、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四川省推进农村改革的主要进展,总结出四川农村改革的四点经验做法,针对现有改革存在的五点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建议。
-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提到面对农村环保设施投入和建设不足、维护和运营资金匮乏、运行效率低下等现实困境,通过模式创新将农村环保设施交给市场建设和运营,推进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以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是当前各地正在探寻的可行路径。本文分析了四川推进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以丘陵地区人口大县富顺县为案例,分析了富顺县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
2021年08月
出版
社会兜底保障不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正义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而且在扶贫工作中还能起到助力脱贫和遏制返贫的作用。脱贫攻坚以来,四川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残疾人保障、优抚安置、民族地区保障等专项措施,探索出一条帮助低收入人口摆脱贫困的路径。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后,应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社会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实现保障范围由特惠到普惠、保障对象由贫困人口到低收入人口、保障方式由单一到多样、保障标准由基础到中端的转变,让广大困难群众更好地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