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张克俊

  •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农村经济》杂志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乡村振兴智库专家。主要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战略研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研究》《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等多本学术专著,调研和政策咨询报告30余篇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荣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 图书
  • 文章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3)
    甘庭宇 庞淼 副主编 ; 张克俊 主编 2023年06月出版
    本书深度分析了四川在建设“天府粮仓”中的经验做法及主要问题,探讨了四川乡村不同区域围绕建设“天府粮仓”的典型案例,客观反映2022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总体状况和2023年基本走势。本书由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由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主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撰写完成。全书内容涉及“天府粮仓”耕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现代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四川粮油加工与品牌建设研究,四川粮食储备流通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效能提升等。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
    涂建华 郭晓鸣 主编 ; 林方龙 甘庭宇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2018年05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四川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预测,也涵盖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领域的深度专题研究,还有对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蓝皮书。本年度蓝皮书回顾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40年的历史进程和对推动全国农村改革做出的重大贡献。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报告,包括四川农业农村改革40周年的历史回顾与经验,2017年四川省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2018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以及2018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第二部分专题篇,包括四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成效与对策,涉及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田园综合体建设、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体系创新、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三区三园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改革的新进展和思路、农业领域PPP投资模式、四川渔业发展等农业农村发展的多个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案例篇,包括四川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创新典型实践案例,涉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扶贫等四川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
    甘庭宇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 郭晓鸣 主编 2019年05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包括2018年四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对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预测,又涵盖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领域的深度专题研究,还有对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蓝皮书。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内容包括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2018年四川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以及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第二部分是专题篇,内容包括四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深化对策、四川农村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战略、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四川农村人才培育、乡村艺术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智慧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模式探索等多个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是案例篇,内容包括以金堂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例的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模式、以南充市高坪区为例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基层实践、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的汉源做法与启示建议、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四川案例等四川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0)
    杨波 郭晓鸣 主编 ; 周南华 代坤宏 张克俊 庞淼 副主编 2020年10月出版
    本文介绍《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0)——“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一书聚焦过去一年四川在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包括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总体概况以及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围绕四川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展开深度专题研究,突出四川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中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是一本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的蓝皮书。全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包括四川“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以及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2020年展望,着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农业农村的影响,提出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
    甘庭宇 庞淼 副主编 ; 张克俊 主编 2021年08月出版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过去一年四川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包括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总体概况以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开深度专题研究,突出四川脱贫攻坚中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是比较全面展示四川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研究成果的年度报告。全书总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包括2020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2021年预测和展望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四川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部分是专题篇,对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相关专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教育扶贫与人才振兴有效衔接、党建扶贫与乡村组织振兴有效衔接、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文化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就业帮扶成果、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机制、对口帮扶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等重点领域;第三部分是案例篇,对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效和经验,内容包括盆周山区、革命老区、川西北生态建设区、藏羌彝族区等区域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还包括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科技扶贫和生态扶贫等四川各地颇有代表性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 大食物观视角下的“天府粮仓”建设研究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阐述了基于大食物观推进“天府粮仓”建设的逻辑及路径。新形势下,大食物观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更高要求,对于打破粮食增产的资源瓶颈、适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发挥四川资源多样性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在大食物观下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探索一条全新农业发展路径:从狭义的耕地拓展到广义的土地、从传统的植物动物拓展到现代的所有生物、从单一的供给侧拓展到全面的供给需求两侧,并且需要协调和平衡多样化食物供给与确保主粮安全之间的关系。
  • “天府粮仓”耕地保护的现状、难点与对策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四川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系统+一库”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对耕地恢复、使用、监管的全链条信息化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耕地保管结合,确保了“良田粮用”。本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解析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指出了四川在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耕地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经验:落实各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污染治理和土壤改良。
  • 耕地“非粮化”治理的广安实践及经验启示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整理了广安市治理耕地“非粮化”的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广安市通过摸清家底、分类管控、齐抓共管、化减存量、严控增量,使治理耕地“非粮化”与治理撂荒地相结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广安经验表明,在治理耕地“非粮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路,抓住治理关键,把明晰权责作为关键举措、把协同治理作为主要动力、把健全机制作为根本保证,正确看待“非粮化”提升种粮收益,鼓励社会参与一起解决耕地“非粮化”难题,才能使耕地“非粮化”治理取得更好效果。
  • 丘陵地区整治撂荒地的内江实践及经验启示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总结了内江市市中区治理撂荒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启示。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在耕地撂荒治理中坚持党政统揽、分类施策,并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的作用,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合作参与撂荒地整治,不仅有效遏制了耕地撂荒、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还依托特色种养产业让撂荒地重焕生机,促进了村级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内江市市中区的成功经验为有效盘活其他丘陵地区的撂荒地提供了因地制宜、构建市场化复耕补贴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经验。
  • 四川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做法与深化对策
    2018年05月 出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路径。四川坚持“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形成了“调结构、提品质、搞加工、促融合、建基地、转方式、活要素”的经验做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在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建立融合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和政策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 四川推进农村改革新进展及深化思路
    2018年05月 出版
    四川深化农村改革紧密围绕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激活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为核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机制、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调整、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四川省推进农村改革的主要进展,总结出四川农村改革的四点经验做法,针对现有改革存在的五点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建议。
  • 2020年四川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提到面对农村环保设施投入和建设不足、维护和运营资金匮乏、运行效率低下等现实困境,通过模式创新将农村环保设施交给市场建设和运营,推进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以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是当前各地正在探寻的可行路径。本文分析了四川推进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 2020年丘陵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富顺探索”及经验启示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以丘陵地区人口大县富顺县为案例,分析了富顺县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 2020年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主要做法与接续转移对策
    2021年08月 出版
    社会兜底保障不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正义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而且在扶贫工作中还能起到助力脱贫和遏制返贫的作用。脱贫攻坚以来,四川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残疾人保障、优抚安置、民族地区保障等专项措施,探索出一条帮助低收入人口摆脱贫困的路径。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后,应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社会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实现保障范围由特惠到普惠、保障对象由贫困人口到低收入人口、保障方式由单一到多样、保障标准由基础到中端的转变,让广大困难群众更好地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