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马前广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简介:

    男,江苏东海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为华东政法大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和翻译心理健康类教材、著作多部。

  • 图书
  • 文章
  • 当代大学生人格困境与超越
    马前广2017年10月出版
    本书关注大学生人格困境,旨在以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格困境为出发点,对各学科的人格研究和理论进行梳理,归纳人格困境发展的主脉络和不同层次,尝试将各学科尤其是心理学人格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结合,深入研究大学生个体和群体人格困境及其解决策略,为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人格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帮助。须指出的是,本书尝试用人格困境涵盖原有的人格问题、人格缺陷、人格障碍、不健康人格、神经症人格等概念,尝试运用冲突整合理论对人格和人格困境发展进行归纳,并分析人格困境形成的原因及大学生人格困境的表现类型。这些分析不同于以往,既有对原先理论的整合,也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超越型人格” 概念,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 引言
    2017年10月 出版
    对人格问题进行研究源于笔者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兴趣。在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发现诸多存在人格问题的学生,这些人格问题促使笔者去思考并试图解决。但仅从心理咨询领域进行解决,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人格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需要协同研究的领域。目前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对人格研究虽然较以往有所深入,却总是在各自学科背景下对人格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缺少对人格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从病态到常态、从心理机制到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的总体思考。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在对人格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构建,并运用心理测量对个体和群体人格进行描述;精神病学较多关注的是病态人格的特征及其生理基础;社会学关注社会人格问题和塑造;伦理学关注道德人格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较多关注健全和理想人格的塑造。由于学科众多,甚至学科内部也有不同的理论派别,各学科间缺少相互借鉴和融合,因此总体上缺少对人格的综合思考。
  • 人格发展与人格困境
    2017年10月 出版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一样的,也都是个人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整体表现。人格具有独特性、统合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们在人格上的独特性或差异性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个性”;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它们在人身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人格的统合性是指人格是由多种成分,如认知、情感、意志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它们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其形成过程较为长久,改变较为困难。
  • 大学生人格困境的表现与特征
    2017年10月 出版
    人格困境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多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大学生人格困境进行研究,有的关注大学生人格发展,有的关注大学生人格的组成部分,有的关注大学生人格与行为的关系,有的关注神经症性障碍、心境障碍或人格障碍等障碍性人格问题,也有的论述社会、家庭等对大学生人格问题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一而论,为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格困境提供了诸多材料。不过虽然研究众多,但由于人格困境的表现多样,产生原因复杂,涉及学科众多,因此很难从整体上对这些人格困境做出概括分析。本书尝试从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对大学生人格困境进行概括,希望能够大概勾勒出当前大学生人格困境的表现形式。当前大学生人格困境主要表现在不同人格层面、人格构成要素层面,以及发展性和障碍性等方面。
  • 大学生人格困境的实证研究
    2017年10月 出版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和成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由于其所覆盖的群体年龄横跨青春期晚期、成人早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同时又由于大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在其人格上,虽然大学阶段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是四年中其人格状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从情绪认知上看,大学生对情绪的认识和控制随着年龄、年级的发展而发展,个人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控制处于不断上升的水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对于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追踪研究相对较少,更多地集中在横断研究上,即针对某个时段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有必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实证了解大学期间大学生人格的发展状况,并从中探讨大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与问题。
  • 大学生人格困境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2017年10月 出版
    大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冲突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有些冲突是从青春期后期甚至更早阶段带入大学阶段。不同大学生在不同人格层面上其困境表现方式有较大差别。但从这些困境表现方式上可以看到,大学生人格困境的产生绝大多数时候都源于不同人格层面内部和不同人格层面之间所出现的种种冲突。很多时候我们对大学生人格困境的分析往往止步于冲突的发现,而对这些冲突产生的根源缺乏足够的分析,对影响大学生人格困境形成的要素的分析亦是较为笼统。因此在本章中,笔者将从理论层面探讨这些冲突的类型,以期能够对大学生人格困境产生的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我们都知道人格困境的形成原因不仅仅在于冲突内部,很多时候诸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也对人格困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本书也将对这些要素进行探讨。
  • 应对与解决大学生人格困境的一般策略
    2017年10月 出版
    大学生人格困境可以分为发展性人格困境和障碍性人格困境,并在人格表现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人格困境的出现是人格发展的必然性。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某些不符合社会期待或自我期待的人格特征。从人格发展动力角度分析,人格困境的出现过程同时也蕴含着人格困境的解决方法和希望。因此,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应区分发展性困境和障碍性的人格困境,在应对大学生这些人格困境时,有区别地加以对待和解决。从个人实际观察来看,发展性人格困境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而障碍性人格困境则更多涉及的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咨询工作。应对和解决大学生人格困境问题,除了大学生个人的努力和改变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大学生人格困境解决的最终目标,是在恢复学生人格功能的基础之上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超越型人格”。本章主要针对现实中大学生应对人格困境的方式,提出应该确立良好的解决策略。
  • 大学生“超越型人格”的构建
    2017年10月 出版
    在人格困境中的个体,由于感受到内心的冲突和自我与外界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而会感受到不自由。但是在荣格看来,人格的发展即是个体化的道路,是通向真正的自由的道路。人格的发展,是要求人与社会和集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来审视个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使命,赋予个体人格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在了解环境所具有的限制的前提下,向着自身希冀的方向发展,尽量做出符合自我内心需求的选择,同时应用自己内心唯一的法则,有智慧地打破常规,从而实现个体化。因此,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不管是障碍性人格困境还是发展性人格困境,其应对和缓解并不完全能够帮助个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只是帮助个体暂时应对这些冲突和问题。要达到这种自由,需要对人的最终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并在自己处于人格发展困境时,能够从中感受到目标和希望,从而指引自己人格发展的道路,在追求个人人格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超越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