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朱名宏

  • 机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简介:

    男,1960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为第一、第二届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第一、第二届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见长。2010年被南宁市人民政府聘为特岗专家,2011年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聘任为客座研究员。先后在《世界经济文汇》《上海经济》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广州建设华南汽车产业基地研究》等6部,主编《广州农村发展报告》等蓝皮书10多部。近年主持“加快建立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等重大课题30多项。其中,“人才激变: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获国家人事部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研究课题“广州市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分别获广东省、广州市社科规划二等奖;“推进广州绿色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创新研究”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图书
  • 文章
  • 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8)
    朱名宏 主编 ; 郭艳华 执行主编 2018年08月出版
    2017年,广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加快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展望2018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将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追求,农村综合改革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将迎来新的机遇,农村民生服务将进一步改善。本书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在全面系统回顾和总结2017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对2018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进行判断分析与展望,提出2018年广州农村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第二部分为乡村振兴篇。主要就抓好“三农”,推动广州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乡村振兴重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广州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与建议,发展民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研究。第三部分为农业发展篇。主要就广州市荔枝产业发展特色、现状与振兴,广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色及模式,广州市帽峰山片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思路,创新农民增收方式,推动广州城乡融合发展,广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成效与建议,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开展研究。第四部分为农村建设篇。主要就以改革创新引领广州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保障现代农业用地,广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思路,广州市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乡村治理模式等问题开展研究。第五部分为改革开放案例篇。在广州市白云、黄埔、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等区,选择比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村,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彰显改革开放给广州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
  • 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9)
    朱名宏 主编 ; 郭艳华 执行主编 2019年07月出版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阶段、新规律、新任务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广州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切实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显成效,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乡村文化繁荣取得新进展。展望2019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广州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村人居环境将实现新的跃升,居民消费升级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书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报告。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与深刻内涵,全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2018年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与亮点,分析了广州乡村振兴的短板与制约因素,对2019年乡村振兴发展形势进行研判,提出广州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第二部分是专题研究篇。主要就广州与珠三角农民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广州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增收渠道拓展,改革开放40年广州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成效与重点突破等问题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农业发展篇。主要就加快推动广州特色镇域经济高位发展,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农业总部经济,破解观光休闲农业融资难,加快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实现人才振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等问题开展研究。第四部分是农村建设篇。主要就广州提高农业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探索构建“治理有效型”乡村建设治理新模式,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乡村生态保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乡村振兴视阈下深化农村土地利用等问题开展研究。第五部分是区域发展篇。主要就广州市增城区农村居民生活现状与发展策略,传统村落、古驿道保护与活化研究,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助力增城区乡村振兴等问题开展研究。
  • 2017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2018年08月 出版
    2017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得到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深入,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工作队伍尚未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均衡发展深度融合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亟待提升。2018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是: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将基本形成,高质量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追求,农村综合改革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将迎来新的机遇期,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将重点推进,农村民生服务将全面改善。对策措施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动能,构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 广州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与建议
    2018年08月 出版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之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三农”工作的新方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阶段新规律新任务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梳理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认识,阐述了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 广州市荔枝产业发展特色、现状与振兴研究
    2018年08月 出版
    荔枝在广州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也是广州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曾有“成也荔枝,败也荔枝”之说。本文利用历年相关数据对广州市荔枝产业的背景、结构、发展情况、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广州市荔枝产业要走出困境,必须通过生产技术革新、经营模式革新、营销模式革新等综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途径来实现。同时认为,提高荔枝经营的效益是关键,向管理效率要效益、向产业链要效益、向荔枝文化与经营模式要效益是广州市荔枝产业的振兴之路。
  • 做强“休闲+文体”产业,助力乡村繁荣——白云区江高镇大田村
    2018年08月 出版
    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以农为生的大田村在劳动力解放、生产力丰富、工商业崛起、文体设施建设日渐丰富的推动下,文体事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大田村民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推进乡村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新思路打破了大田村文体事业的贫瘠状态,卡拉OK拉开了大田村文体事业兴盛的序幕,足球、篮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等体育赛事得以兴起,粤剧、大田乐社、武术等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焕发新姿态,古建筑群得以活化利用,愈加彰显活力和生机。做强文体事业“软实力”,助推经济“硬实力”,已成为大田人的共识,内涵饱满、璀璨夺目的大田文体事业,将进一步推动大田走向繁荣未来。
  • 脱胎换骨求变 村民安居乐业——黄埔区九龙镇枫下村
    2018年08月 出版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枫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路难行、行路难问题,不断开拓进取,兴办企业;人居环境得以积极改善;文教公共设施、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为更好地为群众谋发展、谋福祉,枫下村建章立制提升素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建设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全镇前列。未来,枫下村将按照省、市、区、镇的各项工作要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结合村内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落实完善各项公益设施建设,重点突出民生、环境、基建项目综合治理等工作,为枫下村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 留住乡土文化韵味,建设美丽乡村——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
    2018年08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潭山村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按照国家的富民、强民政策,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民增收,土地流转让富余劳动力得以转移,“筑巢引凤”办厂经商把握致富机遇,为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潭山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重教育、人文明安全社区,打造宜居宜商环境以造福民众;弘扬传承历史文化,打造艺术文化之乡,重修许氏大宗祠,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建设融艺术、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未来,潭山村将统一登记土地发包确权,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发展,引进技术改善村容村貌,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 抓好党建促改革,推动致富谋发展——南沙区万顷沙镇年丰村
    2018年08月 出版
    本文回顾了年丰村历史变迁情况,梳理了年丰村主要发展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年丰村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营造更利于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抓好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成效。在此基础上,针对村务管理混乱,“两委”干部工作能力不强、信心不足、群众威信较低,村务工作开展不顺畅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下大力气促进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巩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措施。
  • 健康养生宝地,振兴乡村旅游——花都区赤坭镇缠岗村
    2018年08月 出版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缠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从一个偏僻、封闭、传统的旧农村迈向开放、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介绍了缠岗村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程度等基本概况,回顾了缠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缠岗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5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健康养生宝地、在现有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设想。
  • 空心村再生发展,唤醒石屋生机——增城区派潭镇邓村村
    2018年08月 出版
    邓村自古便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农耕村落,其石屋社是广州市较大规模的典型客家围屋古村落。本文介绍了邓村的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概况,回顾了邓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空心村”治理方面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邓村村在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村民素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政府部门协调困难、治理周期长、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客家特色旅游观光业、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设想。
  • 依法治村,孝德立村——从化区鳌头镇帝田村
    2018年08月 出版
    帝田村位于从化区鳌头镇西北部,村内保存着完整的陈公祠、复初书舍、康熙五十年铸造的古钟等人文古迹。帝田村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植入改革开放新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回顾了帝田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之路,总结了帝田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践行奉献美德、树立文明新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发展理论、实现全面发展、强化特色农产品、增强农村教育发展力度的未来发展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