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8年08月
出版
2017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得到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深入,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工作队伍尚未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均衡发展深度融合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亟待提升。2018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是: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将基本形成,高质量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追求,农村综合改革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将迎来新的机遇期,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将重点推进,农村民生服务将全面改善。对策措施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动能,构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
2018年08月
出版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之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三农”工作的新方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阶段新规律新任务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梳理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认识,阐述了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
2018年08月
出版
荔枝在广州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也是广州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曾有“成也荔枝,败也荔枝”之说。本文利用历年相关数据对广州市荔枝产业的背景、结构、发展情况、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广州市荔枝产业要走出困境,必须通过生产技术革新、经营模式革新、营销模式革新等综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途径来实现。同时认为,提高荔枝经营的效益是关键,向管理效率要效益、向产业链要效益、向荔枝文化与经营模式要效益是广州市荔枝产业的振兴之路。
-
2018年08月
出版
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以农为生的大田村在劳动力解放、生产力丰富、工商业崛起、文体设施建设日渐丰富的推动下,文体事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大田村民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推进乡村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新思路打破了大田村文体事业的贫瘠状态,卡拉OK拉开了大田村文体事业兴盛的序幕,足球、篮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等体育赛事得以兴起,粤剧、大田乐社、武术等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焕发新姿态,古建筑群得以活化利用,愈加彰显活力和生机。做强文体事业“软实力”,助推经济“硬实力”,已成为大田人的共识,内涵饱满、璀璨夺目的大田文体事业,将进一步推动大田走向繁荣未来。
-
2018年08月
出版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枫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路难行、行路难问题,不断开拓进取,兴办企业;人居环境得以积极改善;文教公共设施、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为更好地为群众谋发展、谋福祉,枫下村建章立制提升素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建设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全镇前列。未来,枫下村将按照省、市、区、镇的各项工作要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结合村内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落实完善各项公益设施建设,重点突出民生、环境、基建项目综合治理等工作,为枫下村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
2018年08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潭山村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按照国家的富民、强民政策,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民增收,土地流转让富余劳动力得以转移,“筑巢引凤”办厂经商把握致富机遇,为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潭山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重教育、人文明安全社区,打造宜居宜商环境以造福民众;弘扬传承历史文化,打造艺术文化之乡,重修许氏大宗祠,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建设融艺术、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未来,潭山村将统一登记土地发包确权,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发展,引进技术改善村容村貌,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
2018年08月
出版
本文回顾了年丰村历史变迁情况,梳理了年丰村主要发展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年丰村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营造更利于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抓好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成效。在此基础上,针对村务管理混乱,“两委”干部工作能力不强、信心不足、群众威信较低,村务工作开展不顺畅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下大力气促进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巩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措施。
-
2018年08月
出版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缠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从一个偏僻、封闭、传统的旧农村迈向开放、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介绍了缠岗村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程度等基本概况,回顾了缠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缠岗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5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健康养生宝地、在现有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设想。
-
2018年08月
出版
邓村自古便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农耕村落,其石屋社是广州市较大规模的典型客家围屋古村落。本文介绍了邓村的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概况,回顾了邓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空心村”治理方面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邓村村在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村民素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政府部门协调困难、治理周期长、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客家特色旅游观光业、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设想。
-
2018年08月
出版
帝田村位于从化区鳌头镇西北部,村内保存着完整的陈公祠、复初书舍、康熙五十年铸造的古钟等人文古迹。帝田村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植入改革开放新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回顾了帝田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之路,总结了帝田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践行奉献美德、树立文明新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发展理论、实现全面发展、强化特色农产品、增强农村教育发展力度的未来发展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