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缪子梅

  • 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简介:

    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规划、生态修复和农业水土环境研究。已有SCI、CSSC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等10余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编写《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

  • 图书
  • 文章
  •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3)
    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 编 ; 缪子梅 赵茂程 蒋建清 主编 ; 高强 高晓琴杨加猛 副主编 2023年05月出版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党建、强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并列为“十四个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与此同时,也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使其逐渐成为全党意志、国家意志和全民共同行动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了新蓝图。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政策布局篇、碳达峰碳中和篇与实践篇五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研究,以期为国家和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总报告,主要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进展、发展态势、重要举措、主要成效、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未来要持续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总报告回顾了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在减污降碳、自然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同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等国际合作。评价篇,主要结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从绿色发展、自然生态高质量2个结果维度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4个路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6类30个评价指标,并采用CRITIC和线性加权法对2011~2020年全国和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各省(区、市)受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发展维度来看,两个结果维度指数平稳增长,部分路径指数处于小幅波动状态,总体趋势向好,但各省(区、市)不同维度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弱势维度。政策布局篇,主要聚焦若干政策专题,重点研究中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对策,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布局,探讨环境资源问题的经济根源与法律功能。同时,相关专题报告还对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农林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垃圾分类智能化的政策动向等进行了分析,提出要着力推动农业减量化、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经营能力、加强林业碳汇体系建设。政府应增强居民智能化风险感知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协作化解智能化风险机制、推进规避智能化风险政策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双碳”背景下建筑行业政策与木结构建筑发展、林业碳汇潜力与发展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内容。政策表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以及城市更新是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具体操作层面,可通过调整森林结构、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强抚育管理、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等具体措施挖掘林业碳汇潜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生态产品价值则要通过明确激励森林增汇、探索碳汇补偿、引入市场机制等来实现。实践篇,主要通过家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情景规划研究及龙游县林业碳汇“点碳成金”等具体案例来诠释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实践表明,家居材料绿色改性与集成复合、定制家居三维数字化设计与虚拟展示等技术集成与示范,能有效满足“双碳”战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同时,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2030年土地利用情景规划研究表明,协调发展情景下的用地类型空间分布结构更加科学合理。龙游县则围绕“双碳”目标,通过管理模式及理论创新,着力推进森林固碳增汇、增强森林保护稳汇、开展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总体而言,本书围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战略方向、重点任务、政策布局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力求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2年03月 出版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方向与重大战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严守生态红线,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环境治理进程并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应当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减污降碳重点任务与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抓手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
  • 生态林业发展报告
    2020年03月 出版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资源友好发展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目标。加强森林保护,保存现有森林资源,恢复森林生态,发展生态林业,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报告首先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成就并进行思考,构建了生态林业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及生态林业发展指数,根据指数测算,全国林业发展指数稳步增长,从2011年的31.57上升至2017年的51.63,年均增长率为8.5%;其次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加强制度建设、科技应用、人才培育和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林业发展建议。
  • 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国家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0年03月 出版
    中国林业草原事业发展取得了生态保护和产业规模提升的成就,也存在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产业投资来源单一和产业发展聚集度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报告提出为实现林草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林业草原规章制度和完善机制;要精准设计路径方案;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提供增加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要健全完善林长制、草长制,着力培养具有绿色发展观念的人才队伍。
  • 中国生态林业发展报告
    2021年09月 出版
    本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新《森林法》的修订与实施,国有林区改革和林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等成绩,对生态林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018年中国生态林业发展指数进一步提高,2018年较2017年提高了2.38个点,增长率为4.6%。中国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蓄积量、面积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全国森林生态发展指数从2017年的7.30增长至2018年的7.78,增长幅度为6.6%,为2013年以来最大增幅。2018年中国林业产出指数进一步快速提升,从2017年的15.64上升至2018年的17.92,增长幅度为14.58%。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给出“十四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新《森林法》、聚焦高质量生态建设、推动林草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建议。
  • 2023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
    2023年05月 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生态经济立市,绿色产业富民。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在减污降碳、自然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全面系统地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谋划发展,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因此,我国提出要持续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立破并举原则;通过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等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