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玉洁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统计学院博士后,曾为美国密苏里大学、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社会文化、中非人文交流。已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非洲研究院的多项课题。

  • 图书
  • 文章
  • 新时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
    李新烽 李玉洁 著 ; 中国非洲研究院 主编 2023年10月出版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非文明交往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等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进而总结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与挑战,思考合作提质增效的举措,从批驳西方文明冲突论、增进中非文明的自信、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阐述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
  • 习近平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
    2023年10月 出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文明多样性与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指出“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72387752。习近平主席强调各国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正是在这样的文明观下,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联合国舞台以及其他重大的国际场合,阐述中国对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而对于非洲——中国永远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以元首外交引领新时期的对非外交,在国内与国际场合多次接待与会晤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就对非工作与中非交往发表的重要讲话、署名文章与函电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非要加强文明对话与文明交流互鉴,确保中非世代友好。因此,从文献角度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指示与论述;从历史角度回顾不同时期的中非文明交往过程;从现实角度分析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文明交流互鉴的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在多个国内外重要场合阐述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交流对话推动和平共处与和谐共生、对待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等观点,其丰富、全面、生动的典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为正处于深刻演变的世界带来启迪。而对于中非两大古老文明,习近平主席不仅在中非合作论坛以及与非洲各国的交往中强调要加强中非两大文明交流互鉴,以此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促进中非共同发展与繁荣,而且就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领域及其举措也提出了诸多主张,从而指导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前列。
  • 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意义与前景展望
    2023年10月 出版
    非洲大陆与中国虽相隔万水千山,相距万里之遥,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源远流长。当前,作为中非关系发展的“五大支柱”之一,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已被提升到战略层面,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支点之一。随着中非合作的推进,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重大且具有广阔前景。
  • 君子之德与青少年的培养
    2020年05月 出版
    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古代要求的君子之德已经不完全符合今天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但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对青少年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君子”概念的演变进行研究,以正于学术界的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