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新烽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 简介:

    博士,作家,摄影家,1960年7月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两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获法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公派留学英国,获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第七届“博士服务团”,挂职湖南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李新烽曾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驻南非首席记者和人民网驻南非特派记者。他是采写报道肯尼亚帕泰岛郑和船员后裔的第一位中国记者,也是索马里内战爆发以来,两次进入该国采访报道的首位东方记者。

    2008年作为引进人才,李新烽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业从事非洲问题研究。主要作品:专著《非洲踏寻郑和路》(修订本中英文版)、《非凡洲游》,合著《郑和史诗》(中英文版)等十多部,主编《郑和与非洲》《全球视野下的达尔富尔问题研究》。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十余种全国性奖项。

    历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1995-2000)、人民日报社驻南非首席记者和人民网、环球时报社驻南非特派记者(1998-2005)、人民日报社主任记者(2002-2007)、高级记者(20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2006-2007)、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加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200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主要著作专著《非洲踏寻郑和路》及其修订本(2005、2006、2013)和《非凡洲游》(2006、2013),主编《郑和与非洲》(2012),合作主编《全球视野下的达尔富尔问题研究》(2008)。承担课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非洲民族问题研究》(2008-2012)、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重点课题《郑和与非洲关系研究》(2010-2012)、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合作课题《中国人在非洲和非洲人在中国》(2011-2014)。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为《非洲踏寻郑和路》题词。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6)、中国新闻奖(2005)、冰心散文奖(2008)、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2008)、徐迟报告文学奖(2009)、华侨文学奖(2009)、首届中华优秀图书奖(2006)、年度社科类图书畅销奖(2006)等十余种全国性奖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对策奖(2010、2011、2012)。

  • 图书
  • 文章
  • 新时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
    李新烽 李玉洁 著 ; 中国非洲研究院 主编 2023年10月出版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非文明交往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等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进而总结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与挑战,思考合作提质增效的举措,从批驳西方文明冲突论、增进中非文明的自信、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阐述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
  • 2019年非洲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望
    2020年04月 出版
    2019年,非洲整体局势平稳发展,但政治、经济、安全均面临不确定性挑战。政治上,有关国家大选顺利进行,政治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但少数国家政权出现非正常更迭或者内部动乱;经济上,增长速度延续复苏态势,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但国家间经济分化特征加剧,且深受外部经济环境和安全形势等因素影响;安全上,继续保持整体向好态势,局部地域挑战严峻,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外关系方面,世界主要大国此起彼伏重视非洲并加大投入,非洲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国际对非合作的竞争态势明显加强,中非合作面临新的复杂局面。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非交往(1949~2012年)
    2023年10月 出版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对外交往工作,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同国际社会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广大非洲国家。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非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战略利益,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与合作发展中,缔造和培育起一种新型的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也深刻影响了非洲国家的革命与建设历程。在政治上,中国全力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经济上,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并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开展中非经贸合作;在党际交往上,加强与非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分享;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上,中非密切磋商与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非交往,按照交往主题来划分,可以概括为两大主题:一是中非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合作与交往;二是中国对非洲建设的全方位支持与合作。
  • 2021~2022年非洲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2年02月 出版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非洲扩散,伴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累计病例突破900万,疫苗短缺严重,凸显免疫鸿沟。虽然非洲政治局势总体稳定,多国大选平稳举行,但疫情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导致局部动荡增多,埃塞俄比亚内战冲突加剧,几内亚、苏丹等国发生军事政变,恐袭活动多点激增,在非华人安全状况恶化。非洲经济可能反弹至3.7%,但增速全球最慢。通货膨胀、债务攀升、粮食短缺、气候灾难、海盗猖獗叠加各类安全挑战,使得非洲经济增长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发展对非关系造成重大影响,各主要行为体继续寻求多方位加强对非关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非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行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非洲安全和基建领域的争夺成为竞争前沿与热点。埃塞俄比亚内战以及复兴大坝问题引发的国际争端持续发酵,波及东北非地区稳定。展望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将加速向政治和安全领域传导,政局动荡且安全治理难度激增。疫情倒逼非洲国家加速经济转型,但受制于财政和安全等多重因素,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加强对非抗疫援助和与非经济合作将是世界主要行为体与非洲关系的两大主旋律。此外,从美西方国家的相关计划和言论来看,中非关系的发展继续承压,大国在非关系趋向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