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蒋茜

  • 机构: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在《经济学动态》《政治经济学评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人文杂志》《学习与探索》《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并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项。

  • 图书
  • 文章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蒋茜2021年01月出版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为思考落脚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探索,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资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国家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等基本理论。下篇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寻,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阐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考,二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分析劳资关系
    2021年01月 出版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出发,对劳资关系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劳资关系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即一般性资源配置的维度和社会制度的维度,这两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劳资关系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劳资关系主要内容的五个方面: 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易关系和阶级关系,从而对劳资关系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这种理论分析是建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统一,生产资料所有的基础地位,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基础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优势。
  •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
    2021年01月 出版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本文以《资本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梳理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脉络,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
  •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科学认识
    2021年01月 出版
    文章从历史逻辑的层面认为马克思对国家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对理性唯心主义国家观质疑、对理性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彻底扬弃以及唯物主义科学国家观的建立。从理论逻辑的层面,揭示了马克思的国家概念是阶级性和公共性的统一,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并以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劳资关系为例, 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职能与公共职能的发挥对其本质特点的彰显机理。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理论分析
    2021年01月 出版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引发的内在矛盾,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文章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集中体现。
  • 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解放进展与困境
    2021年01月 出版
    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认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人的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推进了人的解放发展进程。其次,文章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并没有实现人的解放,没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又成为人在解放发展进程中的桎梏,劳动者对资本的隶属逐步加深。要彻底实现人的解放,就需要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多样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1年01月 出版
    本文立足政治经济学视角,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典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为例,从劳资关系所包含的所有制关系、交易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阶级结构等五个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三种典型劳资关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呈现多样化状态;各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本主义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各个模式之间是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并在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中不断发展。
  • 关于《资本论》中所提到的中国人
    2021年01月 出版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实践调研,围绕《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对其生平、其货币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为何会引起马克思的关注、成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引证材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发展的启示,即秉承为民的初心、努力探寻规律、遵循规律、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启示
    2021年01月 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为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奠定了方法论原则。形成了很多重要观点: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以历史事实为根基;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重在把握起点和方向;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等。这些重要观点为我们更好地全面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当前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 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2021年01月 出版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提出应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并从分析方法、理论内容、实践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1年01月 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当前,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明确理论创新的源泉和起点,从中国经济的现实逻辑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科学地对待国外经济理论,需要辩证地认识、合理地借鉴、广泛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