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
杨东平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53 MB
报告字数:
21448字
所属图书: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7年10月,敦和基金会委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主持撰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20世纪90年代在民间出现的“传统文化热”,近些年已经发展成为政府自上而下推广贯彻的国家战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如何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处境和面临的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报告汇集多元学者及实践者,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全景式的描述、揭示和研究,对全国范围内学校、社会等体制内外不同渠道、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形态进行调查和梳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实施、教材、课程和教学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力求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发现、提炼改善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经验和案例,反思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尊重教育科学,回应时代呼唤,认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发展情况。本研究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非涵盖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或狭义的学术文化,而是包括经典、常识、技艺、生活方式等层面。研究对象不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在大教育的视野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大众媒体、社会化学习等各类教育和学习活动,在总体扫描的同时,选取体制内外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个案调研和理论探讨。

关键词:

发展现状发展创新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自然之友会长。

文章目录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复兴的进程
  • (二)国民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和基本态度
不同类型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一)公办学校(大中小学、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
  • (二)体制外的传统文化教育
  • (三)社会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 (一)优秀传统文化之辩
  •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目标
  • (三)公办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
  • (四)辨析“读经教育”
回归与超越:传统文化教育未来展望
  • (一)价值重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二)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三)开放多元的体制机制
  • (四)加强理论和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