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冯天瑜

  • 机构: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简介:男,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中华元典精神》《“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著作。论著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
  • 图书
  • 文章
  •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No.9
    傅才武 主编 ; 冯天瑜 顾问 2019年06月出版
    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的推动下,本书编委会编写了《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本书围绕“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新时代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新立法、虚拟文化空间营造、互联网时代文化服务升级、文化大数据与国家安全、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对于文化理论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的紧迫要求,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新领域最权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全书结构上包括总报告、文化发展理念创新篇、文化服务内容创新篇、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篇和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篇。总报告从文化行业宏观战略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数字化平台技术对文化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指出数字信息技术和平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文化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期。传统类型技术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文化体制和文化生态环境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和包容数字信息技术环境对文化行业的“变轨”发展要求,数字化平台技术对文化行业产生了包容性替代、边缘化收缩等革命性影响。通过评估近年来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的进展,指出我国文化行业存在行业壁垒突出、理论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要建立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战略思维和政策通道,国家要从战略层面上推动建立文化领域综合性技术平台,完善文化与科技整合的政策保障系统及激励机制。“文化发展理念创新篇”集中了对我国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文化创新立法、虚拟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需求征询、文化大数据与国家安全、大数据与文化产业发展评估、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文化事业单位引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文化服务内容创新篇”反映了我国文化行业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数字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科学普及、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篇”介绍了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与趋势,从智能信息流与公共文化云、虚拟现实技术与博物馆创新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电影艺术发展、居民文化消费数据平台技术发展、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等领域进行了创新研究。“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篇”立足于我国文化资源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陶瓷产业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创意城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扶贫等重要问题。
  • 学术随笔三则
    2018年08月 出版
    做学问的人(尤其是人文学者) 必须在理论思维方面下功夫,这是众所公认的法则。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的提升,有赖于对优秀哲学著作的攻读。本文主要讲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世英教授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