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书详情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No.9

书名: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No.9
英 文 名: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ULTURAL INNOVATION (2018) No.9
作 者:
傅才武 主编 ; 冯天瑜 顾问
I S B N:
978-7-5201-4537-4
丛 书 名:
文化创新蓝皮书
关键词:
研究报告中国文化事业2018
出 版 日 期:
2019年6月
生成引文
  • 目录
  • 简介
总报告
数字化平台技术引领文化行业进入颠覆性变革的入口
文化发展理念创新篇
推进文化创新立法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互联网条件下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公众文化需求征询反馈机制研究 文化大数据应用中的国家安全保障研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数字电视图书馆建设研究——以常州电视图书馆“701频道”为例 文化事业单位引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基于山东博物馆优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文化服务内容创新篇
公共数字文化产品生产供给研究——以数字文化馆产品生产供给为例 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科普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科普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普实践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基于创新发展视角的博物馆科普建设思考 互联网时代农家中心书屋的发展研究——以潜江市为例 互联网+图书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的探索——以陕西省汉中市图书馆为例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篇
荆州大遗址楚文化数字化保护及传播技术集成示范 智能信息流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中的应用研究 博物馆运用科技提升服务能力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博物馆互动模式探索 虚拟现实技术与中国电影格局调整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数据平台的技术优化策略研究——以“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数据平台为例 互联网对中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以居民音乐消费为例 文化科技企业的技术效率优化策略:基于14家上市公司的SFA分析 数字文化消费时代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研究——以武汉梦竞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篇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山顶村为例 互联网时代传统陶瓷产业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汝瓷为例 江汉路和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研究 创意城市视域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创新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化旅游扶贫研究
内容简介
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的推动下,本书编委会编写了《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本书围绕“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新时代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新立法、虚拟文化空间营造、互联网时代文化服务升级、文化大数据与国家安全、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对于文化理论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的紧迫要求,...展开
作者
冯天瑜 冯天瑜
男,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中华元典精神》《“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著作。论著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
傅才武 傅才武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授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1989~200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从事研究。2004~2008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近五年主持和协助主持(执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调研课题30多项,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艺术教育管理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编、执笔)、《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执行主编、执笔)、《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经验(第一届至第七届)》(第二主编)、《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案例:第八届艺术节》(第二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