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张英伟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张英伟 主编 ; 蒋来用 孙壮志 副主编 2015年12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5》聚焦“建设”主题,从学术视角研究和分析2015年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全书由总报告、专项报告、地区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从“高压惩治腐败、完善监督格局、治理权力任性、监管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与道德诚信教育、廉洁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基于对东、中、西部8个省(区、市)的实地调研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公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同与期待,针对国企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较多,“雁过拔毛”式腐败、“两个责任”的衔接落实、防止腐败措施不够得力等问题,从健全党员干部廉洁成长机制、重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衔接落实、升级防治腐败技术手段、加大打击行贿力度、治理“吃拿卡要”式腐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专项报告篇重点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理念制度创新、实践进展和主要成效,研究分析了财政、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与成效,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年来反腐倡廉建设影视作品的创作情况及思考。地区报告篇概述了湖北、江西、安徽、青海、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6个地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益探索。专题报告篇研究了“湖南省法治反腐”“广东国资国企纪检监察机制创新”“黔西南州干部召回管理”“四川达州党风廉政建设问责”等相关实践。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吴海星 王晓霞 副主编 ; 张英伟 李秋芳 主编 ; 孙壮志 常务副主编 2014年12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4》继续坚持“建设”主题,从学术视角客观反映和理性解读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全书由主编观察、总报告、专项报告、地区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主编观察分析评述了我国2014年强力推进惩治腐败、监督“多管齐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责”、改革反腐败体制等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成效,既描摹出反腐败斗争的感性特点,又揭示出反腐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根本动因。指出严重腐败问题的症结在于:权力与资本“隐蔽勾连”,部分公职人员追逐个人利益、迷恋金钱财富,不良政治生态导致“吏治改革”之路艰难而漫长,腐败滋生的社会思想文化土壤短期内难以彻底铲除。主张以科学思维把握反腐治标与治本问题,依法授权、用权、控权,深入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养成公职人员敬业廉洁、坚守底线的行为习惯,显示干部的正常工作生活状况以修复干群互信,用时代廉洁价值观改造消极腐败意识。坚信中国完全能够走出腐败易发多发期。总报告从通过“治病树、拔烂树”净化政治生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强化监督实效、改革为制约公共权力提供“内生动力”、严管公共资金资产资源、构建公职人员道德诚信与行为规范、让社会廉洁文化彰显核心价值观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14年度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效果。根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反映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社会认同和期待,主张把依法反腐进行到底,加快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宪法修正案相关内容,严格依法彻查贪腐案件;严防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松劲儿”,将检查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具体化、机制化;对出现“塌方式”、系统性腐败地区单位领导班子追责,既严查主体责任不落实,又追查监督责任不落实;做实中国版财产申报制度,将不动产登记、治理“裸官”与外国银行共享信息、加强因私护照管理等措施相衔接;扩大境外追赃追逃战果,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司法、海关、金融、外交等多部门追逃追赃协作网络;激发网络监督正能量,加强廉政研究成果在线推介。专项报告系统总结了检察机关履行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重要职责、环保行业反腐倡廉建设、海关系统守护“廉洁国门”以及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做法与成效,对相关领域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思考,就深入推进相关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地区报告概述了五个省(自治区)结合地区实际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广东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深入反腐败;贵州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监督办案执纪问责;河南反腐倡廉建设为中原崛起提供坚强保障;陕西以“两坚持两依靠”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新疆正风肃纪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专题报告研究了四个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在某个领域的实践探索,展示了广西推进“阳光司法”护航公正、青岛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邢台县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山东高密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张英伟 主编 ; 蒋来用 孙壮志 副主编 2016年12月出版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聚焦“建设”主题,从学术视角研究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我国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全书由总报告、地区报告、分项报告和专题报告四个部分组成。总报告从“惩治腐败、完善监督格局、约束公共权力、监管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与道德诚信管理、廉洁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分析了2016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基于对东、中、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地调研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分析当前社会公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同与期待,并从“强化反腐败立法、构建‘不需腐’的制度体系、统一‘四种形态’执行标准、重塑社会和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等方面提出课题组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地区报告概述了“河北完善巡视责任体系”“山西治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甘肃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贵州探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浙江改革公款存放制度”5个省(自治区)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有益探索。分项报告研究了“黄海勇引渡案中的国际人权法问题”,分析了社会组织领域中的腐败特点及其治理,梳理了高校党风廉洁建设的实践进展及未来发展。专题报告研究了“扩权背景下四川乡镇干部预防腐败”“佳木斯市基层腐败治理”“广元市‘三同’监督机制建设”“永州市基层党的建设”“巴东县精准扶贫中的廉政建设”等地方基层实践。
  •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
    张英伟 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编 ; 蒋来用 孙壮志 副主编 2017年12月出版
    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持续对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状况进行全面跟踪研究,每年通过蓝皮书平台发布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7》是最新的成果之一,展示了课题组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等研究成果,由总报告、专项报告、地区报告、专题报告、创新集萃和附录组成。总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社会认同和期待,针对金融与社会组织领域腐败、“微”腐败、不作为和慢作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四风”问题反弹危险、诬告乱告现象较多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专项报告对十八大以来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国际追逃追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问责追责、正风反腐透明化专门进行了研究,运用两次全国大学生问卷调查,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地区报告研究总结了广东省、河北省、陕西省、吉林省长春市和湖南省常德市十八大期间的反腐倡廉特色工作。专题报告选择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规范“一家两制”管理、涉企服务中的“轻型”腐败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创新集萃通过专家推荐和评比,从全国各地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遴选了13个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实招”,并进行了简要分析。附录是以专家评选方式确定的2017年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十件大事及2017年廉政论坛和研讨会精选。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