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中国近代相始终,并贯穿于其他各种思潮之中,对中国近代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代表人物(如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和群体(如国家主义派、再生派、战国策派等)的研究较多,对某一时段(如晚清、民国初年、抗战时期等)的民族主义的研究较多,而对整个中国近代(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建构则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华民族”这一表不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的关系缺乏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一大不足或缺失。本书主要目的,就是要弥补这一不足或缺失,即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厘清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演变过程,以及与此过程相适应的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过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提供历史的借鉴。
辛亥革命至国民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认识
立干以扶枝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1辑)
历史与信仰:“六经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