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98页
报告大小:
1.28 MB
报告字数:
93968字
所属图书:
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的思想解放,是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时期走向发展的重要因素。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原因,民族主义与各种政治和思想文化运动结合在一起,是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走向高涨的最显著的表征。受威尔逊尤其是列宁提出的“民族自决权”的影响,这一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是“民族自决”。由于阶级立场、政治观点和思想方法的不同,不同阶级、不同党派和不同政治集团或势力对“民族自决”有着不同的理解,为此展开过激烈争论。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的建立,也引起了知识界的思考,这种思考所体现出的正是知识界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认知。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民族主义思潮在“五四”前后的兴起和发展
  •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表现
  •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 非殖民地化:民族自决的模式
  •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民族自决的目标
  • 对外战争:民族自决的道路
  •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战”后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
  • 为何成立国联?
  • 如何建设国联?
  • 怎样看待国联?
第四节 晚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自决权”上的同与异
  • 两种“民族自决权”
  •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与两种“民族自决权”
  • 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