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动态界定

作者:
蔡士林 CAIShilin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大小:
1.12 MB
报告字数:
25135字
所属图书:
廉政学研究 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受贿罪是典型的职务犯罪,故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判定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无论是“法定职务权限说”、“实际职务权限说”抑或是“实际影响力说”都是以静态的实定法为依托,忽视了“职务上的便利”本身属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需要接受社会价值的补充。应该借助于“法律介入可能性”与“事实参与可能性”互动来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属性进行检视,从而实现法定性和社会相当性的兼顾。上述两种理论紧密结合,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动态界定的新路径。

关键词:

“职务上的便利”法律介入可能性事实参与可能性社会相当性

作者简介:

蔡士林:蔡士林(1989~ ),男,河南信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

CAIShilin: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既存学说的聚焦和评析
  • (一)法定职务权限说及其问题
  • (二)实际职务权限说及其问题
  • (三)实际影响力说及其问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界定的维度和展开
  •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界定的维度
  •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界定
“互动理论”的实践意义
  • (一)相对于“法定职务权限说”而言,更利于确定受贿罪的不法类型
  • (二)与实际职务权限说相比,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内容类型化
  • (三)相对于实际影响力而言,能将直接受贿与间接受贿(斡旋受贿)区别开来
  • (四)能为构建“既严又厉”的受贿罪治理体系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