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的再发现

作者:
王雅林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
报告页数:
53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31574字
所属图书:
回家的路:重回生活的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本章中,我们将从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层面,对从西方古典社会学到“后现代”社会学中关于社会概念的各种观点做简要的梳理和理论批判,对西方社会概念在我国传播中的文脉承接及其启示做简要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费孝通教授在社会概念重建上的重要贡献进行理论挖掘和阐释。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念西方社会学

作者简介:

王雅林:王雅林(王亚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1941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6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过科研、党政和编辑工作,1980年以后从事社会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活方式和发展与社会理论。出版《生活方式概论》《闲暇社会学》《繁难的超越》《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延伸地带——昌五社区研究》《信息化:生存与超越》《城市休闲》《构建生活美》《东北区域的科学发展》等多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三次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一次特别贡献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社会概念迷思
  • “社会”含义在欧洲的演化
  • 西方社会学研究范式评析
  • 拯救社会概念
第二节 “社会”概念在我国传播的本土文脉承接
  • 社会概念在我国的传播和落地生根历程
  • 社会概念的引进与中国社会发育的滞后
  • “社会”在我国落土的历史启示
·第三节 社会的再发现:费孝通的理论贡献
第四节 破解社会学的迷思
  • 个人与社会
  • 行动和结构
  • 实在性和价值性
  • 理性和情感
  • 实证性与非实证性研究
·第五节 重建社会学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