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报告页数:
56页
报告大小:
1.23 MB
报告字数:
43439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维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起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头,起点的本质、特性往往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状态、程度,等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回到原点去追问元问题。”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标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理和历史演进的前提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起和演进,同时也关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问题的研判和解答。因此,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脉络的系统勾勒,更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底层逻辑的深刻把握和洞察。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历史起点传播起点理论起点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传播起点
  • 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 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二节 逻辑起点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与“化中国”
  • “化中国”过程中的革命自觉
  • “化中国”过程中的探索反思
第三节 理论起点
  • 交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的三次论争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第四节 实践起点
  •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井冈山道路:开辟中国革命新天地
  •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