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而宗教伦理一方面是指“人神之道”,即宗教中人与神灵之间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是指“人伦之道”,即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世界各种宗教文明所蕴含的伦理思想都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并最终凝聚为人类所共同遵守和接受的核心价值即普世伦理。我国从事伦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万俊仁教授认为,“普世伦理”是一种以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的价值秩序为基础,以人类的基本道德生活为主题的整合性伦理理念,该概念从内涵来看应当包含三点:第一,它是建立于人类公共理性基础之上的普遍伦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普遍性;第二,普世伦理所探讨的主要是人类基本的道德生活问题和世界的世俗伦理问题;第三,它属于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公度性道德。唐文明:《伦理理性、文化间性与求普遍意志:读万俊人新著〈寻求普世伦理〉》,《社会科学家》1999年第4期。至于宗教伦理与普世伦理的关系如何?普世伦理是否以宗教伦理为基础?不同学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德国的汉斯·昆教授指出,普世伦理的价值体系固然是以“人性”为基础来构建的,但是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不能从人本身来解释一种绝对价值的无限性,离开了宗教就无法解释普世伦理,“一个没有宗教的人,即使他在事实上让自己接受了绝对的伦理规范,他也不可能解释伦理义务的绝对性和普遍性”。〔瑞士〕汉斯·昆:《世界伦理构想》,周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