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资源分配、互济互助与单位集体福利——北京地区单位托幼机构的历史实践(1954~1957)

作者:
徐明强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大小:
1.58 MB
报告字数:
32386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8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妇女参与到社会劳动当中,婴幼儿照料的社会化成为亟须解决的任务。受限于高积累—低消费的制度环境,国家财政无法提供充足的公立市政托幼机构来承担婴幼儿照料的责任,所以将任务下放至街道与单位,希望街道与单位充分发掘各自的物力人力资源,并召唤集体互助精神。在单位,由单位及职工家属承担托幼机构的建设任务,成为当时建设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北京地区单位托幼机构的历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历史档案、报刊文章及相关数据,论述单位托幼机构的类型、运行特点和组织结构。重点分析集体主义时期,在“以生产为中心”的资源分配格局下,单位如何动员职工以及职工家属,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互济互助的方式建立单位托幼机构。文章认为,在理念上认识到生产与再生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政治上充分发挥党政的领导作用,在组织形式上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积极性与实际作用,是集体主义时期单位托幼机构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资源分配互济互助集体福利单位托幼机构北京地区

作者简介:

徐明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文章目录
·“以生产为中心”的资源分配与劳动妇女的再生产困境
·单位托幼机构的发展概况与不同类型
阶级友爱与集体互助:单位托幼机构的精神资源
  • (一)作为“互助空间”的单位—家属区
  • (二)阶级友爱与互助精神
  • (三)积极分子在集体互助中的引领组织作用
党政领导与群众组织:单位托幼机构的组织力量
  • (一)单位党政组织的宏观领导
  • (二)单位工会的组织功能
  • (三)妇联组织的动员教育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