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有企业:不同视角下的制度功能性与可信性

作者:
卢荻 韩嘉怡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大小:
1.02 MB
报告字数:
33839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3卷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特性严重背离西方经济学中个人主义的产权原则。而矛盾之处在于,国有企业却似乎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皆表现良好。由此,本文从另一个理论视角出发,对国有企业制度进行考察。本文提出两个核心观点:第一,关于“功能性”,长期导向的制度可能有利于提高生产性效率,但可能也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关于“可信性”,企业的实际绩效取决于制度与更广泛的发展环境之间的适当匹配。因此,我们发现效率属性是处境特定的。关于处境特定性概念的进一步讨论表明,在确定功能性和可信性时,相对效率是连合性而非结构性的。秉持“原生演化和制度经济学”(Original 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精神,本文提出,相对效率的属性本身受制于中国当前政治经济环境的特定“社会评估”。

关键词: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功能性制度可信性

作者简介:

卢荻:卢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比较政治经济学。

韩嘉怡:韩嘉怡,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文章目录
·导言
·来自制度经济学的启示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征
·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复杂性
制度功能性与可信性:解读国有企业的效率特性
  • 论题1:软预算约束是企业创业型活动的必要条件。
  • 论题2:政府有可能作为企业创业精神的替代品。
  • 论题3:雇佣关系本质上可以是特殊的交换。
  • 论题4: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制度与整体发展环境之间的匹配。
·超越效率:国有企业与所谓“中国式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