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亲属社会与精准扶贫

作者:
贺海波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报告页数:
44页
报告大小:
920.77 KB
报告字数:
30900字
所属图书:
迈向现代治理的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与其大相径庭,在独特的迁移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恶劣自然环境的蕴量中,村民将姻缘关系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充分整合于日常互助、人情往来及节日庆祝等特殊的交往互动之中,形成了整体性的亲属社会结构。亲属社会结构对精准扶贫产生了制约作用,形成了以下矛盾:封闭性扶贫空间与开放性全国市场之间的矛盾,村庄整体性结构与个体现代性行为之间的冲突,亲属社会的确定性与精准扶贫的非确定性之间的对立。精准扶贫应对亲属社会结构性困境的可能路向是要慎搞产业帮扶,要为贫困村民提供响应市场的基础性条件,要利用亲属社会的结构优势将村民组织起来,要增强贫困人口向现代转型的确定性。
关键词:

社会结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亲属社会

作者简介:

贺海波:湖北荆门人,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首届“光谷学者”,副教授,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在《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农业农协问题研究》(日文)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要从事国家转型与基层治理研究。

文章目录
·(一)关于贫困地区反贫困的政策与研究
·(二)村庄社会结构的研究视角
(三)亲属社会的形成机制及对精准扶贫的制约影响
  • 1.亲属社会的特征
  • 2.形成机制与制约影响
(四)亲属社会与精准扶贫的矛盾关系
  • 1.封闭性扶贫空间与开放性全国市场之间的矛盾
  • 2.村庄整体性结构与个体现代性行为之间的冲突
  • 3.亲属社会的确定性与精准扶贫的非确定性之间的对立
(五)精准扶贫应对亲属社会制约的可能性路径
  • 1.精准扶贫要慎搞产业帮扶,要多为贫困村民提供响应市场的条件
  • 2.精准扶贫要利用亲属社会的结构优势将村民组织起来
  • 3.精准扶贫要增强贫困人口向现代转型的确定性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