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休闲与休闲教育的社会基础

作者:
凌小萍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大小:
1009.39 KB
报告字数:
27757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休闲与休闲教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休闲能够上升到制度的层面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当代的产物。近代的科技革命将区域社会构成网络从而形成全球化的浪潮。通信体系的高度发展带来“地球村”意义上的分享、交流和交往。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主要推动力量。由此,世界形成一种系统工业化运转体系。它具有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如泰勒式、福特式生产。类似的生产方式使人变成机器链条的一部分,变成生产线流水线的一部分。人们的身心很容易出现疲倦和对未来的生产的悲观主义情绪。中国亦在加速工业化进程当中,现代文明的诸多弊病也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暴露。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强调休闲助益身心,使劳动者在闲暇时光得到放松。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些现实问题构成休闲教育的实践基础。因此,本章认为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详细阐述休闲何以产生及休闲教育提出的时空基础与生活基础。

关键词:

社会基础休闲休闲教育马克思主义视域

作者简介:

凌小萍:女,1977年5月生,广西岑溪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主持完成区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区级、部级课题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荣获区级部级教学奖励10余项。2014年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7年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并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休闲与休闲教育的时空基础
  • 休闲时间合法化:休闲的生活与实施休闲教育的客观条件
  • 科技为谁服务:科技与休闲、休闲教育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的休闲状况与休闲教育及其生活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民众休闲生活的现状与问题
  • 和谐休闲与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