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武革命”说是由孟子与荀子在战国时代邦国林立、天下尚未统一的历史情境中所提出,但是,“汤武革命”说之被各国儒者争论,是在大一统王权已成政治现实的时代之中。时代脉络与语境的巨大差异,使东亚各国国君与儒臣讨论“汤武革命”说时,均不能逃脱“名分论”的笼罩。东亚各国儒者都浸润在君臣“名分大义”的思想氛围之中,思考“汤武革命”的合法性问题。东亚儒者对“汤武革命”的论辩,充满了张力,触及三个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伦理学问题:(1)“份位原则”与“行事原则”孰先?(2)君臣关系之相对性或绝对性?(3)“经”与“权”如何抉择?从东亚儒者对“汤武革命”说的论述所见,儒者析论这三个伦理学问题时,所着重的是行为者的责任而不是权利,在很大程度内显示: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伦理学,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本位的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