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朱子哲学中“心”的概念

作者:
陈来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51 MB
报告字数:
6470字
所属图书:
国际孔孟学刊 (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晚明至现代,很多学者将朱子所论之“心”与气直接关联起来,认为其“心”是气或属于气。但通过仔细搜检朱子的全部《文集》和《朱子语类》,发现没有一条材料断言心即是气,这清楚表明朱子思想中并没有以心为气的看法。在肯定心为“神明知觉”的前提下,朱子特别重视的心的特质是“具众理”“主于身”“应万事”“统性情”,这五点可以说是朱子论心之大旨。同时,朱子拒绝把“形而上/形而下”这样的分析模式引入对“心”的讨论,这意味着“理/气”的分析方式不适用于朱子自己对“心”的了解。

关键词:

朱子“心”

作者简介: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副执行长(2002~2008)、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冯友兰研究会会长、朱熹研究会会长。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主要著作有《朱熹哲学研究》、《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陈来自选集》、《中国宋元明哲学史》、《朱子哲学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合著)、《燕园问学记》、《东亚儒学九论》、《宋明儒学论》、《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Tradition and Modernity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著作《有无之境》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宋明理学》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国学丛书第一批集体),《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获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

文章目录
·太极阴阳
·气之精爽
·虚灵
·(知觉)运动营为
·知觉:道心人心
·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