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实体与偶性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855.87 KB
报告字数:
18014字
所属图书:
现象与主体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553年,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小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the Younger,1497-1543)是一位以冷静而优雅的风格著称于世的画家,曾经担任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师,也为出入皇室的贵族们画像,从而开创了一种颇为后世所敬仰的肖像画传统。创作了著名的《出访英国宫廷的法国大使》这是荷尔拜因在英国期间的代表作品,也是画史上第一幅双人全身肖像,现藏于伦敦国立画廊。,在这一巨幅作品(207×209.5cm)中,两个“主要”人物都有真人大小,左边是法国当年派驻英国的大使让·德·丹特维尔(Jean de Dinteville),右边是特意前来看望他的朋友,身兼外交官、主教两职的乔治·德·塞勒维(Georges de Selve)。表面看来,画作就是对他们二人此次会见的纪念,就如同今天的报纸上登出来的外交官会面的照片一样。画面上不仅有衣着华贵的人物,而且有绿色的幕布作为背景,人物中间还有一张双层的台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那个时代常见的天文仪器之类的东西。还有什么呢?有着漂亮的几何装饰的地面,似乎再没有别的什么可说的了。我们说没有什么可说的意思就是,的确还有一些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告诉你那是什么,没有办法对它进行描述和归类,就像前面所说的人物、仪器或台子一样。不过,我们的确是遗漏了一个很明显的东西,而且它的确显眼地出现在画面的下方中间的位置,为什么画家要在这里留下这么大的一片“瑕疵”呢,而且,作为瑕疵,它也显得过分惹眼了吧?或者它不是什么“瑕疵”,而是有意为之?于是,那些一眼就能够看到的东西现在变得无关紧要了,我们的目光现在聚焦于这个“瑕疵”,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视角,一会儿接近,一会儿远离,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又向右地看,突然,当我们终于在画面右侧矮着身子往上看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从这个特定的视点看去,所看到的不再是什么令人费解的东西,当然更不是什么瑕疵,而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形式——一个骷髅。这个骷髅的出现让我们感到某种惊愕和不安,而正是这种惊愕和不安的感情使得我们从原先漫不经心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开始重新审视整个画面,以求得到作品真正所要给予我们的更多的信息。于是我们发现骷髅并不是唯一的,在大使帽子的徽章上同样有一个隐晦的骷髅,而在架子上乐器的弦是断的,这似乎更加重了不安的情绪,最后,随着我们的目光在这种逐步加重的情绪的推动下寻寻觅觅,在作为背景的绿色幕布上,有一个受难的耶稣圣像脱离了背景,显现在我们眼前。这幅画究竟要向我们说什么呢?荣华富贵?死亡?救赎?抑或永生?

关键词:

法国现象学美术学实体偶性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自主的现象
·第二节 优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