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年9月
报告页数:
112页
报告大小:
1.2 MB
报告字数:
10236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著作选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世纪40年代中期,欧洲各国的生产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动力引发的工业革命的带动下进一步深入发展。工厂的日生产率极大提高,各主要部门的生产量也成倍地猛增。仅法国一个国家,“从1831年到1847年,法国的采煤量由180万吨增加到510万吨;钢产量由6000吨增加到13000吨;铁路线由38公里增加到1835公里。1848年,工业用的蒸汽机已有4853台”袁征主编《世界近代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139页。。大工业的发展,又让处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中的人们时时刻刻精神极度紧张,促使他们尽一切可能扩大自己的既有生产。因此,受这种不断扩大的工业生产的宰制,封建时代的意识形态诸如宗教、道德等都被无情地撕下了自己神秘主义的面纱而要么成为赤裸裸的谎言,要么干脆被消灭,中世纪所有残留的阶级都成了工业生产的陪衬。原先受封建土地束缚的农民也纷纷拖家带口涌向城市,带动了欧洲国家城市的急速扩张。当时“英国城市人口剧增。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760年的1个增至1851年的1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也相应从1个增加到13个。曼彻斯特在1770年仅是个万人小镇,到1841年已成为纺织业基地,人口增至38.3万人。同时,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急剧变化。18世纪初期,英国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到19世纪初,农业人口已略少于城市人口;到1851年,农业人口仅占20.9%。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世界上最早从农业型人口结构转向城市型人口结构的国家”袁征主编《世界近代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131页。。随着农村人口的涌入,他们与城市持续破产的市民相互叠加,于是一支接一支,数量不断增加的产业大军出现了。与此同时,大工业中的现代资产阶级作为与产业工人相对立的力量业已来到世间,并且通过持续增加的资本积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些资本家凭借自己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城市巨大的劳动后备军的存在肆意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减少雇佣工人的工资。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经常为12—14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6小时,而得到的工资却只能勉强糊口。即使在这种程度下,雇主还经常寻找各种借口来克扣工人本来就非常微薄的工资。例如,工人上班迟到一分钟、天已亮没有及时关闭瓦斯灯,甚至没有将油壶放在指定地方或者打开了工厂的窗子都要被雇主处以罚金。其他比较典型的还有工厂商店购货的制度,即规定雇主只支付部分现金工资给工人,工人必须使用剩余的工资在工厂商店购买商品,这些商品不仅价格非常昂贵,而且多是陈旧的劣质商品。此外,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进一步造成了巨大破坏。这些状况致使当时劳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在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下逐步由自发到自觉进行反抗。但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先后爆发的工人起义和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最终都失败了。

关键词:

恩格斯马克思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写作背景
内容简介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
延伸阅读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
  • (二)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否定“哲学”
·问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