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乡村社会文化治理的内生基础

作者:
李佳
出版日期:
2023年6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大小:
908.75 KB
报告字数:
33380字
所属图书:
乡村社会的文化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依据杜赞奇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概念,分析乡村社会文化治理的内生基础。在乡村社会文化治理研究中,权力研究是重要部分,历史上以乡村士绅阶层为代表的乡村权威,作为乡村权力的人格化象征在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化网络具体可分为乡村空间、乡村仪式和乡村互助传统三部分:乡村公共空间表征着特定的文化观念,并通过日常活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文化治理的功能;仪式的展演通过文化、礼仪和信仰来实现乡村自身秩序的维持,形成社会整合力量;乡村互助传统根植于乡村社会的信任系统和社会资本的网络联结,提高乡村社会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乡村治理乡村空间非正式权力乡村仪式乡村互助

作者简介:

李佳: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等多项,著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农民经济合作的行为逻辑与动力机制》《制度与环境:西部乡村文化产业》等,在《中国农村观察》《东南学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乡村社会的内生权力结构
  • 乡村社会中权力的来源及特征
  • 权力与文化的联结
  • 乡村权威在文化治理中的功能
  • 权力文化网络中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空间形态与公共事务
  • 乡村公共空间的意涵
  • 乡村公共空间的形态与特征
  • 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表征与治理功能
  • 乡村公共空间的转型与治理挑战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仪式与社区团结
  • 乡村仪式的特征
  • 乡村仪式的文化治理功能
  • 乡村仪式发挥治理作用的机制
  • 乡村仪式的再生产与文化治理策略
第四节 乡村社会的互助传统与社会整合
  • 高风险小农社会的困境及其风险规避方式
  • 基于文化传统的社会互助组织形式
  • 互助传统中的文化治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