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数字化的深圳实践

作者:
王忠 李治 邵译仙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21 MB
报告字数:
12269字
所属图书: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非遗数字化是新时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工具。数字技术在助力非遗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创新,为非遗保护传承的环境优化、传播效能的提升和“非遗+”新型业态的创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圳非遗数字化在“非地非遗”、影响及线上直播、活态传承创新、市场化应用落地上有着明显特征。但在非遗数字化政策支持与版权保护、非遗传承人数字技能提升、非遗产业集群效应等方面有待提升完善。建议在加大对非遗数字化政策支持力度、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为非遗数字化提供法治支持、加大非遗传承人数字技能提升、引导非遗数字化应用和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等方面实现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更大效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非遗数字传播

作者简介:

王忠: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及文化产业理论、文化产业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治: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深圳市国元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

邵译仙:宏略智博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经济。

文章目录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发展概况
  • (一)数字化技术优化非遗保护传承环境
  • (二)数字化平台增强非遗传播效能
  • (三)数字化体验升级“非遗+”新型业态
深圳非遗数字化的发展路径与实践
  • (一)数字化助力“非地非遗”落地深圳
  • (二)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影像及直播
  • (三)非遗活态传承场景的数字化应用
深圳非遗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一)非遗数字化政策支持和版权保护尚需加强
  • (二)非遗传承人数字技能有待提升
  • (三)市场化成熟经验尚未引起非遗数字产业集群效应
丰富完善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创新的策略
  • (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特区立法保护
  • (二)支持非遗传承人主动参与非遗数字化
  • (三)引导非遗数字化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