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公共危机风险决策的治理成效与边界韧性研究
作者:
祁泉淞
出版日期:
2023年5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1.35 MB
报告字数:
14619字
所属图书: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 2022年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05.108-127
罗兴佐
摘要:
在风险决策中需要决策者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前对风险进行感知和识别,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划,实现对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有效应对。但是,决策行为受选择何种策略、决策边界如何界定、决策成效与公众预期是否匹配等决策成效问题影响,因此,提升风险决策的边界韧性是解决风险决策治理成效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在定义风险决策的边界韧性问题即为“治理”或“风险”决策问题的基础上,将“治理”和“风险”的效用与边界问题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公共危机风险决策的治理效用问题与边界韧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厘清风险的边界韧性和治理效用的程度,能够满足当前公共危机决策问题的实践需要。同时,当风险决策的主体和客体在进行决策选择时,风险因素和治理成效是双方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边界的韧性,不仅要根据公共危机的风险、概率、后果等因素做出决策,还要根据主体和客体各自在公共危机中的风险配置情况分析决策的长期成效问题;当风险决策主体和客体的风险配置发生变化,公共危机发生发展过程中风险决策会出现三种趋势。
关键词:
治理成效
风险决策
边界韧性
作者简介:
祁泉淞:
管理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危机管理、大数据与公共风险治理等。
相关报告
行政应急中科技公私合作的风险与收益治理
政府权责配置的清单化管理模式:功能、机制与路径
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协同机制创新——以C市N区为观察对象
构建三方共治的慈善治理模式——基于第三次分配的视角
中小学学生申诉机制研究——以S市为例
社会生态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危险与保护因素研究
中国人工智能社会风险研究述评(2000~2022年)——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分析
走向实践的法理学: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6~2021年)转载论文的分析
文章目录
·
问题的背景
相关领域的研究
(一)公共危机决策
(二)社会风险治理
(三)风险决策效用
基础模型构建
(一)假设条件
(二)治理成效模型
演化博弈分析
(一)风险分析矩阵
(二)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稳定决策
(三)风险决策主体与客体的稳定性趋势
离散结构分析
(一)决策过程的风险配置
(二)“风险—治理”总效用的值域
(三)两种分析方法的选择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