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耕地“非粮化”治理的广安实践及经验启示

作者:
张克俊 王佳慧 张光顺
出版日期:
2023年6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18 MB
报告字数:
8862字
所属图书: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整理了广安市治理耕地“非粮化”的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广安市通过摸清家底、分类管控、齐抓共管、化减存量、严控增量,使治理耕地“非粮化”与治理撂荒地相结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广安经验表明,在治理耕地“非粮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路,抓住治理关键,把明晰权责作为关键举措、把协同治理作为主要动力、把健全机制作为根本保证,正确看待“非粮化”提升种粮收益,鼓励社会参与一起解决耕地“非粮化”难题,才能使耕地“非粮化”治理取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

粮食安全耕地整治高标准农田耕地“非粮化”

作者简介:

张克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农村经济》杂志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乡村振兴智库专家。主要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战略研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研究》《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等多本学术专著,调研和政策咨询报告30余篇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荣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王佳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张光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农村发展。

文章目录
耕地“非粮化”问题背景
  • (一)丘陵地区自然条件限制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
  • (三)种粮边际效益过低
广安市治理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做法
  • (一)摸清家底、加强监测,打好治理耕地“非粮化”基础
  • (二)分类管控、绿色开发,稳妥化减耕地“非粮化”存量
  • (三)齐抓共管,以耕地保护体系促进耕地“非粮化”治理
  • (四)将治理“非粮化”与整治撂荒地相结合,分类引导耕地复耕复种
  • (五)将治理“非粮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推进耕地提升改造
广安市治理耕地“非粮化”的经验启示
  • (一)把协同治理作为治理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动力
  • (二)把明晰权责作为治理耕地“非粮化”的关键举措
  • (三)把健全机制作为治理耕地“非粮化”的根本保障
  • (四)正确看待“非粮化”,提升种粮收益
  • (五)鼓励社会参与,一起解决耕地“非粮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