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从调查与数据分析看上海公共文化的功能提升——以长宁区为例
作者:
虞又铭
王毅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0245字
所属图书: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1.104-118
郑崇选
荣跃明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长宁区各个层次的社会人员展开调查问卷,整理收集表格与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组织的文化活动、提供的文化服务体现了三个特性:①兴趣性;②展演性;③公益性。这三个特性是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工作所必需的,但也留下一定的欠缺,即“凝聚性”和“互动性”不足。“凝聚性”不足,是指目前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中老年人士,青少年人群的参与比例很小,公共文化所应有的凝聚力未能充分发挥。“互动性”不足,是指各种活动虽多但人们的交流机会不多。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参与者渴望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而从社会表演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将其贯穿到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中,能够帮助我们综合地解决“凝聚性”和“互动性”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社区
公共
活动
文化活动
作者简介:
虞又铭: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王毅:
王毅,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报告
发挥文化馆在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以上海区(县)文化馆为例
中国文化生产报告(2016)
深圳全球标杆城市与文化活动品牌
2013年中国文化活动报告
新发展理念下广东舞鳌鱼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上海曹杨新村文化风貌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
关于河北省提升城市社区志愿服务质量的实践与建议
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基于“文化网络”和“社会”的历史性理解
乡村治理的动态变化与调整机理——基于深圳市乡村治理变革的实践
打造“城乡融合共富新社区”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为例
文章目录
·
参与活动人群的基本构成与社区公共文化的定位
·
总体满意度与互动性的增强
·
专业指导的迫切需要与信息渠道的拓宽
·
关于长宁区图书馆的进一步利用
·
社会表演学理论的引入与公共文化功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