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在结构

作者:
孙伟平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报告页数:
48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44117字
所属图书:
创建“中国价值”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它包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灵魂、主题、精髓与基础”四项基本内容,构成层次分明、内在贯通的铸魂、强质、健体、明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提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也是一个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社会发展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把政治与伦理、追求与目标、理想与现实等结合起来,汇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孙伟平:博士,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哲学》杂志主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文章目录
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二)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出的必然性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 (三)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当注重的几个重大问题
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一)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 (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
  • (三)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现实路径
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战略意义
  •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特征
  •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方面的内在逻辑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项内容的内在贯通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