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寻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之间的契合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是空洞的理论,它与人们所处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来源、检验平台和最终归宿,要立足日常生活领域,通过塑造认同主体、丰富理论内容、创新话语表达和优化传播媒介等现实路径来满足人们合理的利益需求,最终有效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实现路径认同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尤国珍:(1981~ ),男,山东临沂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