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法律观念、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
牟瑞瑾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1 MB
报告字数:
9147字
所属图书: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1.399-409
李步云
刘海年
李林
刘瀚
摘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清楚地表明,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精神文明,而且对精神文明有着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与商品经济相比,更需要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要保持各自独立、彼此进行等价交换、互获利益的交往,并且这种交往日益频繁,交往范围越来越广,交往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大量存在着彼此陌生的两个人为了经济利益需要进行交易,甚至是标的额较大的交易,为避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人们不仅应懂得市场规则,遵循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规律进行活动,而且还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平等竞争、公平交易、以诚待人、重视信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等。否则,一部分人就会经不住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他们就会抛开信用,用坑蒙拐骗的手段挣昧良心钱,社会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却大大降低的不正常现象,市场经济秩序就会被搞乱,社会发展的进程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重点应该是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必须具有法律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其中具有法律素质,特别是具有民法精神至关重要。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法律观念
民法精神
作者简介:
牟瑞瑾: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域
中国价值传播的内容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赋意人类实践的创造价值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激发共同价值追求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精神支撑——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2018年状况与2019年展望
河南省“以文化城”工程研究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全面发展的人生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保障社会健康运行的社会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支撑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现实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价值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条件
文章目录
·
法律观念与精神文明建设
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平等精神
(二)权利为本的精神
(三)公平精神
(四)诚实信用精神